题云台摩汉图赠马卧仙移镇汉中

汉家台阁齐云峙,廿八元勋列筵几。

簪缨搢笏相后先,文采风流无彼此。

阳虚新息弟与兄,附凤攀龙均济美。

名高南国推伏波,铜柱铭勋著交趾。

后来绳武谁象贤,隐泉卧仙今继起。

出身便作第一人,中原尽识无双士。

当时直节著云州,大人侧目宵人靡。

一朝移守香山城,海不扬波郊不垒。

兵民安堵如一家,远近闻风若归市。

铃阁招宾仰白眉,棘门揖客来珠履。

分题授简续风骚,闭户著书先鲁史。

宦情澹薄孝心真,去国瞻云频陟屺。

乞休三疏屡陈情,传入长安纸争贵。

年来永废蓼莪篇,壮志犹存长剑倚。

摩汉台高瞰八荒,运海风生搏万里。

帝心西顾在崤函,简书南下推廉李。

粤人欲借寇雍侯,岘首长思羊叔子。

饥氓受赈感恩多,四野壶浆戴筐篚。

口碑留在路旁人,棠荫分阴遍桑梓。

我本东林猿鹤群,笑傲烟霞聊复尔。

多君不厌野人狂,入林十载成知己。

知己去兮天路长,山中人兮吾老矣。

他年棨戟许重临,云日溪山别还似。

写将一幅摩汉图,云台回首丹青里。

行矣先生莫惮劳,千秋事业踪前轨。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题云台摩汉图赠马卧仙移镇汉中》由明代诗人成鹫所作,描绘了马卧仙移镇汉中的壮丽景象和其卓越功绩。诗中以“汉家台阁齐云峙”开篇,形象地展现了马卧仙及其同僚的显赫地位。接着,“簪缨搢笏相后先”描绘了官员们的有序排列,彰显了文采风流,无分彼此的和谐氛围。

“阳虚新息弟与兄,附凤攀龙均济美”两句,赞美了马卧仙兄弟间的深厚情谊以及他们共同追求卓越的精神。随后,“名高南国推伏波,铜柱铭勋著交趾”赞扬了马卧仙在南方的杰出贡献,其功绩如同伏波将军一样被铭记于铜柱之上,流传至交趾。

“后来绳武谁象贤,隐泉卧仙今继起”表达了对马卧仙继承先贤精神的敬佩之情。接下来,“出身便作第一人,中原尽识无双士”强调了马卧仙的非凡才能和影响力,不仅在中原广为人知,更是无人能及的杰出人物。

“当时直节著云州,大人侧目宵人靡”描述了马卧仙在云州时的正直品格,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之后,“一朝移守香山城,海不扬波郊不垒”赞颂了马卧仙移镇香山后的和平治理,使得海晏河清,郊野安宁。

“兵民安堵如一家,远近闻风若归市”进一步描绘了马卧仙治下的和谐景象,百姓安居乐业,如同一家人。接着,“铃阁招宾仰白眉,棘门揖客来珠履”展示了马卧仙的待客之道,宾朋满座,气氛热烈。

“分题授简续风骚,闭户著书先鲁史”表明了马卧仙不仅在政务上有卓越表现,还在文学创作上有所成就,其作品堪比古代史官。最后,“宦情澹薄孝心真,去国瞻云频陟屺”表达了马卧仙淡泊名利,孝顺父母的高尚品德。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马卧仙的丰功伟绩和高尚品质,表达了对他的崇高敬意和深深怀念。

收录诗词(1733)

成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挽劳封君

我爱君家江上洲,十年两度维扁舟。

蹉跎记得旧时事,梦中筑室临清流。

醒来怅望复长笑,笑问虚空曾点头。

山僧意中知有翁,翁也知有山僧否。

生平妄想类如此,法界惟心聊复尔。

欲识祗园老主人,咫尺白云千万里。

主人满盛能持盈,主人富贵能知止。

主人有子皆儒官,主人拜命垂青紫。

室中綦缟齐孟光,绕膝孙曾列雁行。

晚年行乐在山水,乘兴扶筇入醉乡。

醉乡高枕日西夕,蓬莱仙侣遥相将。

一朝羽化御风去,红尘回首空茫茫。

嗟哉,人生百岁如朝露,少壮几何忽迟暮。

陈仓有粟须饭僧,布地还应作檀度。

前人遗泽先遗安,后人种德如种树。

思翁愿了未了缘,笑指河洲在烟雾。

形式: 古风

送蔚园弟之沅江幕,因寄吴明府

东樵好友吴芥舟,雄才大略誇壮猷。

一朝受命出神武,百里快有贤君侯。

良弓射雕先射虱,庖刀割鸡方割牛。

造物于君良不薄,大才小用皆有由。

我在东林久藏拙,腊时记得春时别。

雨窗夜话墨未乾,寘书怀袖明还灭。

思君高过岭头云,思君皎若洞庭月。

思君清比玉壶冰,思君白似银盘雪。

今来汉口守庚申,来岁沅江作主人。

种得桃花千万树,江山无地不阳春。

春风鹤梦遥相忆,日暮鸰原怅别频。

到时若问乡园事,莫笑原生病且贫。

形式: 古风

青燐歌

百金市棺裹遗体,千金买山聚蝼蚁。

椎埋探出口中珠,痴杀年年守尸鬼。

新鬼旧鬼谁主宾,有声无声如诉人。

一灵皮袋不相顾,盲风黑雨飞青燐。

青燐遍野行人绝,冷光匝地明还灭。

高低零乱逐流星,远近欹斜傍残月。

乍如腐草化流萤,又如列缺驱奔霆。

却讶平原归猎火,翻疑远浦宿渔灯。

行人伫立复四顾,北邙累累谁家墓。

无复当年秉烛游,剩有孤明照泉路。

豕负涂,鬼一车,眼前所见徒区区。

君不见苌弘热血化为璧,防风白骨曾专车。

古今变化浑如此,人鬼迭代当何如。

青燐青燐归太虚,小巫击鼓大巫驱。

笑杀小巫与大巫,不识辽东白首猪。

形式: 古风

赠陈昆垂入学

生之生也气食牛,祖父爱之如琛球。

曾从我口授章句,过目成诵如泉流。

九岁通经知大意,十岁能文先制义。

纵横日课五千言,首尾不更三两字。

我年四十为腐儒,寻行数墨遵程朱。

三日一回频刮目,廿年久别当何如。

眼前世事殊匆草,少壮看看人已老。

我来旧社种莲花,生向环桥采芹藻。

羡生作赋拟凌云,羡生逸足能超群。

羡生良才不隐世,羡生乐道长安贫。

安贫乐道良不易,前路更多难了事。

愿言努力事驰驱,莫负老僧亲授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