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元规拜违

才到巍峨畔,还登翠碧重。

调青赓白雪,琴静抚黄钟。

履践古人道,追游仙者踪。

自来多福力,相信各疏慵。

何处不为乐,此心知所从。

还如一片月,挂在万年松。

形式: 排律 押[冬]韵

翻译

刚刚来到雄伟的山脚下,又攀登上了苍翠碧绿的高峰。
调整琴弦,继续弹奏清新的曲调,如同白雪般纯净,静心抚弄古老的黄钟音律。
遵循古人的道路,追寻仙人曾经的足迹。
自古以来,人们凭借自身的福气和力量,各自忙碌而悠闲。
哪里不是乐趣所在?只是心中明白自己的追求。
就像一轮明月,高悬在万年松之上。

注释

才:刚刚。
巍峨:雄伟的山。
还:又。
翠碧:苍翠碧绿。
调青:调整琴弦。
白雪:清新的曲调。
黄钟:古老的音律。
履践:遵循。
古人道:古人的道路。
追游:追寻。
仙者踪:仙人足迹。
自来:自古以来。
疏慵:悠闲。
此心:心中。
所从:追求的方向。
一片月:一轮明月。
万年松:万年松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山之旅的景象与心境,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诗中的每一句都透露出诗人的情感变化和深邃思想。

"才到巍峨畔,还登翠碧重。调青赓白雪,琴静抚黄钟。"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山中攀岩而上的场景,以及他对自然之美的沉醉和享受。"调青"一词显示了诗人对色彩变化的细腻感受,而"琴静抚黄钟"则表明诗人在这宁静的环境中,心灵得到了平和。

"履践古人道,追游仙者踪。自来多福力,相信各疏慵。" 这两句反映了诗人的精神追求,他不仅仅是在自然之中漫步,更在追寻古人留下的足迹和仙者的遗踪,同时也展现出诗人对命运、力量与信念的坚定态度。

"何处不为乐, 此心知所从。还如一片月,挂在万年松。" 这两句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无论身处何方,只要有这份清净和宁静的心,就能感到满足和快乐。而最后的比喻,将自己的精神状态比作那悬挂于古老松树间的一轮明月,既表达了超脱尘世的境界,也表现了诗人对永恒之美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山水描写展现了诗人的高远志趣和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坚定,是一首充满哲理和审美情怀的佳作。

收录诗词(210)

张继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道正,“翛然子”。北宋末著名道士,正一天师道第三十代天师。元符三年(1100年)嗣教,宋徽宗赐号“虚靖先生”。靖康二年(1127年)羽化,年仅三十六岁,葬安徽天庆观。元武宗追封其为“虚靖玄通弘悟真君”。终生未娶,无子,有《虚靖语录》七卷。的思想影响了心学大师陆九渊。北宋末雷法大兴,天师派天师、、王文卿真人、及南宗陈楠真人均为雷法有名的代表人物

  • 字:嘉闻
  • 号:翛然子
  • 籍贯:林灵素真
  • 生卒年:1092-1127

相关古诗词

浑沦庵成翛然子亲庆因以何字为韵共酌联句

作室观灵境,功成事若何。

琴书消日月,耕钓老烟萝。

为羡云踪远,时将酒共过。

东岩开玉洞,西涧泻银河。

整佩思天柱,观棋悟烂柯。

真情敦澹薄,世业信蹉跎。

绝迹求无累,澄心到不波。

浑沦甘宴息,真率谢浇讹。

尘秽千峰隔,风流万气和。

乾坤堪比寿,乌兔任如梭。

仙至不无谶,鹤来信有他。

煮茶留客话,种药救民痾。

竹露延清荫,兰风动妙歌。

闲寻仙传读,静把玉经科。

大道犹衣袂,嚣尘自网罗。

有生如石火,移世以灯蛾。

欲入高仙调,毋教下鬼唆。

茅檐无一事,时复动吟哦。

形式: 排律 押[歌]韵

又省衣

衣服贵适宜,冬裘与夏葛。

眷兹修行人,初不事精洁。

轻纱并丽帛,样新价亦别。

每缣数千钱,拙工乱裁截。

些小未称身,中心已不悦。

曾知有贫者,冬夏皆皮裂。

形式: 古风

大道歌

道不远,在身中,物则皆空性不空。

性若不空和气住,气归元海寿无穷。

欲得身中神不出,莫向灵台留一物。

物在身中神不清,耗散精神损筋骨。

神驭气,气留形,不须杂术自长生。

术则易知道难悟,既然悟得不专行。

所以千人万人学,毕竟终无一二成。

神若出,便收来,神返身中气自回。

如此朝朝还暮暮,自然赤子产真胎。

形式: 古风

书龙变轩事乃成颂白青城道伯

一室绝尘埃,和风撼瑶竹。

满几惟琴书,潇然异尘俗。

时时操寸毫,节篆数囊箓。

或同务玄子,楸枰两三局。

夜对隔林月,膝上奏神曲。

更深兴未阑,徐徐启缄轴。

好来青城君,云开远山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