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龙变轩事乃成颂白青城道伯

一室绝尘埃,和风撼瑶竹。

满几惟琴书,潇然异尘俗。

时时操寸毫,节篆数囊箓。

或同务玄子,楸枰两三局。

夜对隔林月,膝上奏神曲。

更深兴未阑,徐徐启缄轴。

好来青城君,云开远山绿。

形式: 古风

翻译

一间屋子远离尘埃,和煦微风吹动玉竹。
案头只有琴书陪伴,清静超脱世俗纷扰。
常常握着细小的笔,书写符篆和经文。
有时与玄学之友对弈,楸枰棋局两三局。
夜晚对着林间明月,膝上弹奏神圣的曲调。
深夜兴致犹浓,慢慢打开封套。
欢迎你,青城的朋友,云开见山,满目翠绿。

注释

尘埃:灰尘和污垢。
瑶竹:美玉般的竹子。
琴书:琴和书籍,代表高雅生活。
潇然:超脱、闲适。
寸毫:细小的毛笔。
囊箓:装有符咒的袋子。
玄子:研究玄学的人。
楸枰:古代围棋或象棋的棋盘。
神曲:指具有神圣意义的音乐。
缄轴:密封的卷轴。
青城君:对朋友的尊称,可能来自青城山的典故。
云开远山绿:云雾散去,远方的山色更显翠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的书房内的宁静生活。诗人在一个没有尘埃的室内,与和风相伴,撼动着瑶质般的竹子,手中拿着琴书,在一张满是字迹的几案前,感到自己与世俗的隔阂,心境自在。

诗中的“时时操寸毫”、“节篆数囊箓”表明诗人对书法和墨宝的精心打磨,每一次提笔都力求完美。"或同务玄子"一句,则是说有时也会与修道之人共同研讨《道德经》等道家经典。在“楸枰两三局”中,诗人参与象棋的游戏,这是一种智慧的较量,也体现了诗人的雅兴。

夜晚,诗人独自面对隔着林子的明月,在膝上演奏着神妙的曲调。深夜未寝,还有兴致去慢慢地解开书轴,展读书卷。这一切都透露出诗人超然物外、心境宁静的情怀。

最后两句“好来青城君,云开远山绿”则是对友人的邀请表示欢迎,同时也描绘了青城道伯所在之地的美丽景色。云开露出的远山依旧是绿色的,这不仅形象地表达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操。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书房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境界的高洁,以及他对道法和艺术的深厚情感。

收录诗词(210)

张继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道正,“翛然子”。北宋末著名道士,正一天师道第三十代天师。元符三年(1100年)嗣教,宋徽宗赐号“虚靖先生”。靖康二年(1127年)羽化,年仅三十六岁,葬安徽天庆观。元武宗追封其为“虚靖玄通弘悟真君”。终生未娶,无子,有《虚靖语录》七卷。的思想影响了心学大师陆九渊。北宋末雷法大兴,天师派天师、、王文卿真人、及南宗陈楠真人均为雷法有名的代表人物

  • 字:嘉闻
  • 号:翛然子
  • 籍贯:林灵素真
  • 生卒年:1092-1127

相关古诗词

休歇歌

休休休歇歇,休休歇歇无分别。

千般要妙万般玄,只是教人各休歇。

既能休,复能歇,一切情缘皆断绝。

饥餐渴饮困时眠,万死千生没交涉。

古圣贤,及明哲,一性绵绵周浩劫。

光明相照合真空,休歇之馀更无别。

地狱种,作冤业,六识炽然如火热。

立我争人昧休歇,甘受碎身并拔舌。

休与歇,真口诀,无愚无智无工拙。

从上师真只恁修,不遇知心谁肯泄。

休非休,歇非歇,大用现前无扭捏。

主张元化绝形踪,囊括虚空超起灭。

亦无休,亦无歇,歇歇休休皆强说。

欲知真歇与真休,一轮皎洁中秋月。

形式: 古风

同石元规讲鹍鹏偶书

翱翔数仞间,何异九万里。

大道荡无名,无彼亦无此。

倬哉元规翁,斯言迨尽矣。

一物自太极,志士摽高拟。

鹏乎与蜩鸠,涉辩非至理。

有形相变化,不出六合里。

飞跃涉程途,底用嘲远迩。

乃识逍遥游,潨远发玄旨。

讲罢四窗闲,忘言空隐几。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汤明权挈家入道

佳汝久虚淡,有才弗愿仕。

鸡犬白云间,挈家从游此。

所蕴既超特,玄理可坐致。

倬哉明主命,不以夺我志。

一变江海才,总无尘土气。

闻之旌阳令,拔宅脱凡世。

此事在精修,勉旃汤氏子。

形式: 古风

怀鬼谷山思真洞天因咏以赠元规

思真洞兮云水深,道人居兮鬼神钦。

山花笑兮松竹阴,岩溜潺潺兮千古音。

何时一造兮清神襟,攀石萝兮共笑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