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饮呈叶司户(其二)

偻指抠衣日,于今岁六移。

步趋徒愿学,忧患亦何为。

窗晓鸦同起,天寒雁引悲。

依仁方再幸,小耐了康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弯腰摸衣的日子,如今已过去了六个年头。
每日步履维艰地学习,忧虑又有什么用呢?
清晨窗户边乌鸦一同醒来,寒冷天气中大雁引出哀愁。
依靠仁德才能再次得福,稍稍忍耐,等待时局好转。

注释

偻指:弯腰。
抠衣:摸索衣物。
岁六移:六个年头过去。
步趋:步履维艰。
徒愿学:只求学习。
忧患亦何为:忧虑又有何用。
窗晓:清晨窗户边。
鸦同起:乌鸦一起醒来。
天寒雁引悲:寒冷天气中大雁引出悲伤。
依仁:依靠仁德。
再幸:再次得福。
小耐:稍稍忍耐。
康时:时局好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幽静的夜晚景象,诗人在深夜里与友人畅饮,通过借助自然之美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开篇“偻指抠衣日”两字生动地展现了夜深人静、寒气渐重的氛围,而“于今岁六移”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暗示诗人对时间易逝的无奈与思考。

接着,“步趋徒愿学,忧患亦何为”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困惑和不解,他似乎在探索生活中的忧虑与苦难,以及如何去面对它们。这里,“步趾”二字传达了一种缓慢而坚定的学习态度,而“徒愿学”则表明了诗人对知识或真理追求的执着。

再往下文,“窗晓鸦同起,天寒雁引悲”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夜景图。窗外的乌鸦啼叫,天空中的大雁飞行,都让人感到一种秋冬之交的萧瑟与哀愁。“依仁方再幸,小耐了康时”则是诗人的自我安慰,他似乎在期待着一个美好而和谐的未来,并且愿意为了那份美好的生活稍作等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知识、忧虑与未来的深刻思考,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收录诗词(1136)

张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南宋文学家,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号:约斋
  •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 生卒年:1153—1221?

相关古诗词

夜饮呈叶司户(其一)

俗薄交难古,心亲话许深。

更长银烛夜,院静石云阴。

冷梦多孱骨,修程费老襟。

松壶梅并插,投醉且高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夜宿华藏寺

苍桧阴阴未掩门,閒来吹鬓一飞蚊。

香腾广殿游云合,灯绕长廊列宿分。

般若心华方照耀,毗耶宝雨自缤纷。

世缘即是栖禅境,居士何尝别见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奉寄淮西总领张少卿并呈建康留守章侍郎二首(其二)

别来秋易过,幽桂两番开。

去岁人同赏,今宵梦自回。

飞云遥楚岫,斜照直秦淮。

地念曾游处,春行或许陪。

形式: 五言律诗

奉寄淮西总领张少卿并呈建康留守章侍郎二首(其一)

湖隐门连草,宗盟肯屡寻。

长才明主眷,直道古人心。

又引皇华去,谁怜白发侵。

官居兼静乐,贤帅复朋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