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刘济

草绿古燕州,莺声引独游。

雁归天北畔,春尽海西头。

向日花偏落,驰年水自流。

感恩知有地,不上望京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绿色的草地覆盖着古老的燕州,黄莺的歌声引领我独自漫步。
大雁飞回北方的天空,春天在海西头即将消逝。
向着阳光的花朵特别早落,时光如流水匆匆流逝。
心怀感激,深知脚下之地的美好,不再向往那高高的望京楼。

注释

草绿:形容草地翠绿。
古燕州:古代的燕州地区。
莺声:黄莺的鸣叫声。
独游:独自游览。
雁归:大雁返回北方。
天北畔:北方的天空边。
春尽:春天结束。
海西头:海的西边尽头。
向日:向着太阳。
花偏落:花朵较早凋落。
驰年:时光飞逝。
水自流:流水不断。
感恩:心怀感激。
知有地:深知大地的恩赐。
不上:不打算去。
望京楼:高楼,可能象征朝廷或远方的期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泊明志、不恋栈世的超脱情怀。开篇"草绿古燕州,莺声引独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独自漫步于历史悠久的地方,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宁静。

"雁归天北畔,春尽海西头"一句,则描绘出季节更替、万物各归其根的景象。白鹤归巢,象征着时光流逝和远行者的思念;而春色渐尽,海西之地也显得宁静与孤独。

"向日花偏落,驰年水自流"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无常。向阳花朵虽然依旧盛放,但也只能是暂时的美丽;而岁月如同河水,永不停息地流淌。

最后两句"感恩知有地,不上望京楼"表达了诗人对现状的满足和对世俗生活的超然。诗人心存感激,因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宁静之所,而无需再去羡慕或追求那遥远的荣华富贵。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超脱红尘、享受孤独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平和接受。

收录诗词(168)

李益(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 字:君虞
  • 生卒年:约750—约830

相关古诗词

横吹曲辞.紫骝马

争场看斗鸡,白鼻紫騧嘶。

漳水春归晚,丛台日向低。

歇鞍珠作汗,试剑玉如泥。

为谢红梁燕,年年妾独栖。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齐]韵

赠宣大师

一国沙弥独解诗,人人道胜惠林师。

先皇诏下徵还日,今上龙飞入内时。

看月忆来松寺宿,寻花思作杏溪期。

因论佛地求心地,秪说常吟是住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兰陵僻居联句

潘岳闲居赋,陶潜独酌谣。

二贤成往事,三径是今朝。

生幸逢唐运,昌时奉帝尧。

进思谐启沃,退混即渔樵。

蠹简封延阁,彫阑閟上霄。

相从清旷地,秋露挹兰苕。

形式: 排律 押[萧]韵

再赴渭北使府留别

结发逐鸣鼙,连兵追谷蠡。

山川搜伏虏,铠甲被重犀。

故府旌旗在,新军羽校齐。

报恩身未死,识路马还嘶。

列嶂高烽举,当营太白低。

平戎七尺剑,封检一丸泥。

截海取蒲类,跑泉饮鸊鹈。

汉庭中选重,更事五原西。

形式: 排律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