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结发逐鸣鼙,连兵追谷蠡。
山川搜伏虏,铠甲被重犀。
故府旌旗在,新军羽校齐。
报恩身未死,识路马还嘶。
列嶂高烽举,当营太白低。
平戎七尺剑,封检一丸泥。
截海取蒲类,跑泉饮鸊鹈。
汉庭中选重,更事五原西。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离别家园,奔赴边疆的壮阔场景。开篇“结发逐鸣鼙,连兵追谷蠡”两句,以强烈的动作和生动的比喻,展示了军队行进的紧迫与激烈,士兵们如同整理头发般紧跟在一起,追击敌人如同猎取山中的野兽。
接着,“山川搜伏虏,铠甲被重犀”进一步渲染了战争的艰辛和军队的英勇。将士们在险峻的山川间搜寻隐藏的敌人,身披沉重的铠甲,形象地比作犀牛般坚不可摧。
“故府旌旗在,新军羽校齐”则转而描绘了一幅军营生活的画面。旧有的将领府邸仍飘扬着战旗,而新征集结的士兵们排列整齐,显示出一种军队更迭代谢、生机勃勃的景象。
“报恩身未死,识路马还嘶”中,将军在临行前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和感激之情,他希望能在有生之年重返故乡,而他的坐骑也似懂得主人心意,不停地嘶鸣。
“列嶂高烽举,当营太白低”则描述了一种边塞警报的情景,连绵的山脉上烽火升腾,军营中的太白星(古代指夜晚最亮的星)因战事而显得低沉。
“平戎七尺剑,封检一丸泥”表现了将士们的武装和准备。长剑如同平定战乱的工具,而封存的药丸则是对未来战斗可能需要的物资储备。
“截海取蒲类,跑泉饮鸊鹈”两句中,将军在征途中不仅要克服自然的艰难,还要寻找资源补给。他们截断大海以取得海藻之类的财富,同时也会奔向清泉,以解渴且滋润心灵。
“汉庭中选重,更事五原西”则意味着将军不仅是朝廷中的重要选择,而且还要面对更多未知的边疆任务和挑战。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战争的艰辛、士兵的英勇以及将军的复杂情感。同时,也反映出唐代边塞生活的残酷与壮丽,以及军事行动中个人情感与集体使命之间的冲突与和解。
不详
唐代诗人,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霜露肃时序,缅然方独寻。
暗溪迟仙侣,寒涧闻松禽。
寂历兹夜永,清明秋序深。
微波澹澄夕,烟景含虚林。
素志久沦否,幽怀方自吟。
佛刹接重城,红楼切太清。
紫云连照耀,丹槛郁峥嵘。
榱栋烟虹入,轩窗日月平。
参差五陵晚,分背八川明。
松韵风初过,莲陂浪欲倾。
敬瞻疑涌见,围绕学无生。
边马枥上惊,雄剑匣中鸣。
半夜军书致,匈奴寇六城。
中坚分暗阵,太乙起神兵。
出没风云合,苍黄豺虎争。
今日边庭战,缘赏不缘名。
风壤瞻唐本,山祠阅晋馀。
水亭开帟幕,岩榭引簪裾。
地绿苔犹少,林黄柳尚疏。
菱苕生皎镜,金碧照澄虚。
翰苑声何旧,宾筵醉止初。
中州有辽雁,好为系边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