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鹄诗

鸿鹄慕稻粱,日夜疑罝罘。

蜻蛉善蜚翔,不为食饮留。

胶丝竹竿杪,童子与我仇。

出处或类此,明明君子羞。

近世喜高论,罔知道沉浮。

朵颐非吉人,赴海岂善谋。

万事固有理,彼哉宁易求。

爱子智虑明,吾言非暗投。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以鸿鹄和蜻蜓的对比,隐喻了君子与小人的不同选择与追求。鸿鹄向往稻粱,日夜警惕着陷阱,象征着君子在追求功名利禄时的谨慎与警觉;而蜻蜓善于飞翔,不因食物停留,象征着小人在诱惑面前的盲目与贪婪。

“出处或类此,明明君子羞”,这句话直接点明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君子应以鸿鹄为榜样,避免成为像童子与诗人自己一样,被外界的诱惑所困扰,陷入不必要的纷争中。

后半部分“近世喜高论,罔知道沉浮”则批评了当代人过于高谈阔论,忽视了实际的得失与后果。“朵颐非吉人,赴海岂善谋”,进一步强调了言行举止的重要性,指出那些贪图口腹之欲的人并非吉人,轻易做出冒险决定也非明智之举。

最后,“万事固有理,彼哉宁易求”表达了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认为世间万物皆有其规律,但要找到这些规律并不容易,需要智慧与努力。“爱子智虑明,吾言非暗投”则是对儿子的期望,希望他能明辨是非,理解父亲话语中的深意,并非无端之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君子之道与小人之行的区别,以及在复杂社会中如何保持正直与智慧的主题。

收录诗词(47)

王安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政治家、诗人。王安石同母四弟。生于宋仁宗景祐元年,卒于哲宗绍圣二年,年六十二岁,官至尚书左丞。世称、王安国、王雱为“临川三王”。著有《王魏公集》20卷

  • 字:和甫
  • 籍贯: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
  • 生卒年:1034年--1095年

相关古诗词

常州寄吕进之五言一首

峨峨霍邱上,可以望九州。

衮衮蔡河底,日夜无停留。

子与山水近,官冗亦少休。

登高望我居,寄书托东舟。

非唯慰我思,亦以解子忧。

我欲问子讯,冰泥塞邗沟。

又欲识子处,东山岂高邱。

惜哉所处异,会合宁易求。

何时春风来,从我繁台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游集禧中元东轩分题得东字

策马从仙子,探春游帝宫。

爱此高尚志,开轩池水东。

鸭绿漾残日,树碧留清风。

生我潇洒思,超然尘世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昔日

昔日登名级,天街是胜游。

昔日初得志,潘鬓未惊秋。

逸驭乘风远,迁莺出谷幽。

琼林颁宴处,楼殿彩云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丙寅九月二十日同蒋颖叔从长干雨中登高座寺诗

弭节萧帝寺,驱车成子冈。

莽卉翳涂泥,霖雨沾衣裳。

跻攀踰百寻,险滑步寸量。

生公不可见,雨花空此堂。

当时听说法,神鬼久已藏。

烟云渺无穷,凄风来我旁。

山川万邑屋,所见未毫芒。

驾言吾将归,重劳徒御将。

迟明羲与和,宇宙观暄旸。

安行凌太虚,旷朗观八荒。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