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浦

度岭浪自悲,登舟情更欢。

山川颇清旷,少慰行路难。

浮烟散孤屿,旭日生晴峦。

所喜瘴疠息,宁计水涩乾。

平浦路悠悠,几濑复几滩。

韶江计非遥,渐闻水漫漫。

故人从何来,报政海外还。

附书不及详,匆匆报平安。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平浦》由明代诗人孙承恩所作,描绘了诗人渡过山岭后乘舟前行的旅程感受,以及沿途所见之景和内心情感的变化。

首句“度岭浪自悲”,诗人翻越山岭时,内心充满悲伤,或许是因离别、思念或是对未知旅途的担忧所致。然而,当步入舟中,心境却变得欢愉起来,这反映了诗人对水路旅行的期待与喜爱。接下来,“山川颇清旷,少慰行路难”两句,诗人赞叹沿途山水的清幽旷远,这些美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长途跋涉的艰辛。

“浮烟散孤屿,旭日生晴峦”描绘了晨光初照,烟雾消散,岛屿显露,阳光洒在山峦之上,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象。诗人的心情似乎也随着这美好的自然景色而变得更加愉悦。“所喜瘴疠息,宁计水涩乾”则表达了诗人对瘴气消散的喜悦,同时对水路的艰难并不在意,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与乐观态度。

“平浦路悠悠,几濑复几滩”描述了前方道路的漫长与曲折,既有平静的河面(浦),也有湍急的水流(濑)和险峻的河滩。诗人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这一切,体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

“韶江计非遥,渐闻水漫漫”暗示着目的地韶江并不遥远,随着行程的推进,耳边渐渐传来水声的回响,预示着接近终点的喜悦与期待。

最后,“故人从何来,报政海外还。附书不及详,匆匆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收到远方友人从海外归来、政事顺利的消息,虽然书信简短,但足以让诗人感到安心与喜悦。这一段不仅展现了友情的温暖,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安危的深切关怀。

整体而言,《平浦》一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旅途中复杂的情感变化,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1619)

孙承恩(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韶阳

淩江一超忽,日觉眼界新。

莽苍村落稀,青山多白云。

行行过韶阳,蛮语渐不真。

衣服中土异,竹帻革可纫。

暄然秋冬交,气候如深春。

人行青霭中,鸟啼榕树阴。

韶乐久不作,凤鸟亦不闻。

吊古空踌蹰,前山已斜曛。

形式: 古风

清溪

接淅复接淅,王事靡敢稽。

朝方辞赤水,暮已宿清溪。

扁舟顺流下,骤马犹自迟。

双橹劈浪花,欢呼喜舟师。

乱滩不识名,巨石纷差差。

轻风助微澜,瞥过忽不知。

迢递万里道,客子多忧疑。

前途尽如然,我行岂无涯。

形式: 古风

飞来寺

群山何纠纷,远望若无路。

舟行两崖阔,得此梵刹古。

幽深白云居,窈窕青莲宇。

细径萦绝巘,轩楹势飞翥。

深林锁寒烟,时有猿啸侣。

地胜欣所逢,仰睇久凝伫。

登陟若未暇,略已得其趣。

须臾转前山,回首不知处。

形式: 古风

麻墟水

沄沄江波阔,黯黯毒雾吐。

舟行麻墟口,川原见深阻。

叠嶂千万重,贼穴难比数。

西或连闽蜀,东应接吴楚。

居民与商舶,劫掠莫敢禦。

无人向谁何,况敢索征赋。

我来值零雨,寂寂无所睹。

伫立空嗟咨,此独非王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