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申岁暮咏怀三首(其一)

穷冬月末两三日,半百年过六七时。

龙尾趁朝无气力,牛头参道有心期。

荣华外物终须悟,老病傍人岂得知。

犹被妻儿教渐退,莫求致仕且分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在寒冷的冬季接近月底的那两三天,我已经度过人生的六七个时期。
作为龙尾星的我上朝已无气力,但作为牛头星的我仍怀有向道的心愿。
对于世间的荣华富贵,最终需要领悟其虚妄,而年老多病的状况,旁人怎能完全理解呢。
还被妻子儿女劝告要逐渐退隐,不要急于辞官,暂且先担任闲职吧。

注释

穷冬:极寒的冬天。
月:月份。
末:结束,这里指月底。
半百:五十岁,表示年龄已过大半。
六七时:表示大约过了人生的六到七个十年期。
龙尾:古代星宿名,此处借指诗人自己。
趁朝:上朝,参与朝廷事务。
无气力:没有力气,形容年老体衰。
牛头:也是古代星宿名,与龙尾相对,象征勤劳。
参道:研究学问,追求真理。
有心期:有心愿,有期待。
荣华外物:世俗的荣华富贵,指名利地位。
终须悟:终究需要明白,领悟。
老病傍人:年老多病,依靠他人。
岂得知:怎能完全知道,指别人无法完全理解自己的感受。
犹被:仍然被。
妻儿:妻子和儿女。
教渐退:教导我逐渐退出官场。
莫求致仕:不要急于退休,致仕是古代辞去官职的意思。
且分司:暂时担任较低职务,分司通常指地方官职。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属于他的《戊申岁暮咏怀三首》中的第一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个人身体力行衰退以及对家庭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感悟。

"穷冬月末两三日,半百年过六七时。" 这两句描绘出时间的流逝和个人的年龄增长,诗人通过具体的日期和年龄来强调岁月匆匆。

"龙尾趁朝无气力,牛头参道有心期。" 这里借用了天文学上的星宿“龙尾”、“牛头”比喻自己的身体状况与精神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精力不济、志向未减的矛盾心理。

"荣华外物终须悟,老病傍人岂得知。" 这两句则是诗人对于功名利禄和世俗观念的醒悟,以及对于年龄增长带来的疾病和旁人的不理解的无奈感受。

"犹被妻儿教渐退,莫求致仕且分司。"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虽然仍受到家人的一些干涉,但他已经开始逐步远离世俗的争斗,不再追求高位或是特定的职务。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生活、身体状况和社会关系的反思,展示了诗人在暮年时对于生命、时间与价值观的深刻思考。白居易以其平实的语言风格,使这首诗充满了亲切感和哲理。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戊申岁暮咏怀三首(其二)

唯生一女才十二,秪欠三年未六旬。

婚嫁累轻何怕老,饥寒心惯不忧贫。

紫泥丹笔皆经手,赤绂金章尽到身。

更拟踟蹰觅何事,不归嵩洛作闲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戊申岁暮咏怀三首(其三)

七年囚闭作笼禽,但愿开笼便入林。

幸得展张今日翅,不能辜负昔时心。

人间祸福愚难料,世上风波老不禁。

万一差池似前事,又应追悔不抽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正月十五日夜月

岁熟人心乐,朝游复夜游。

春风来海上,明月在江头。

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

无妨思帝里,不合厌杭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正月十五日夜东林寺学禅偶怀蓝田杨主簿因呈智禅师

新年三五东林夕,星汉迢迢钟梵迟。

花县当君行乐夜,松房是我坐禅时。

忽看月满还相忆,始叹春来自不知。

不觉定中微念起,明朝更问雁门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