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山人应鼎还江阴

旧京秋色转霏微,目送毗陵一雁飞。

笑我畏人能久客,嗟君怀土便思归。

风高海气龙王庙,水落江声燕子矶。

卉布家乡多已作,此行须换芰荷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顾炎武所作的《送张山人应鼎还江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京城的景色,以及对友人归乡之情的感慨。

首联“旧京秋色转霏微,目送毗陵一雁飞”,开篇即点明季节与地点,秋色渐浓,京城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诗人凝望远方,一只大雁飞过毗陵,引发了他的思绪。这里运用了“目送”这一动作,既描绘了雁群南迁的景象,也暗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

颔联“笑我畏人能久客,嗟君怀土便思归”,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对长期客居他乡的无奈,同时也对友人急于归乡的心情表示理解与同情。“畏人”二字形象地刻画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不安,“怀土”则直接道出了友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颈联“风高海气龙王庙,水落江声燕子矶”,进一步描绘了归途中的自然景象。海风呼啸,龙王庙显得格外肃穆;江水退去,燕子矶的声响更加清晰。这两句不仅展现了旅途的壮丽风光,也暗示了友人归家之路的艰难与挑战。

尾联“卉布家乡多已作,此行须换芰荷衣”,诗人想象友人回到家乡后,家乡的花草树木已经生长茂盛,而友人需要换上适合家乡气候的衣物。这一联既是对友人归乡的祝福,也是对家乡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秋景的描绘和对友人归乡心情的细腻捕捉,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家乡的深切怀念。

收录诗词(407)

顾炎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字:忠清
  •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 生卒年:1613.7.15-1682.2.15

相关古诗词

陈生芳绩两尊人先后即世适皆以三月十九日追痛之作词旨哀恻依韵奉和(其一)

一生愁恨集今辰,尚有微躯系五伦。

泪尽宛诗言我日,悲深鲁史笔王春。

山头马鬣封孤子,天上龙髯从二亲。

留此一丝忠孝在,三纲终古不曾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陈生芳绩两尊人先后即世适皆以三月十九日追痛之作词旨哀恻依韵奉和(其二)

帝后登遐一忌辰,天雠国耻世无伦。

那知考妣还同日,从此河山遂不春。

宏演纳肝犹报主,王裒泣血倍思亲。

人间若不生之子,五岳奔颓九鼎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元日

晨兴自江上,踰岭走钟山。

肃然至殿门,双扉护重关。

初日照宫阙,隐映城郭间。

空山寂无人,独来拜榛菅。

流转虽不居,咫尺犹天颜。

喜会牧马收,冈峦乍清閒。

岁序一更新,阳风动人寰。

伫期龙虎气,得与春光还。

复想在宥初,苍生愿重攀。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莱州

海右称名郡,齐东亦大都。

山形当斗入,人质并魁梧。

月主秦祠废,沙坛汉迹孤。

已无巡狩跸,尚有戍军郛。

漉海盐千斛,栽冈枣万株。

鼍梁通日际,蜃市接神区。

转漕新河格,分营绝岛迂。

三方从庙算,二抚各兵符。

炮甲初传造,戈鋋已击屠。

中丞愁饵贼,太守痛捐躯。

郊垒青燐出,城陴白骨枯。

危情随事往,深虑逐年徂。

计士悲疵国,遗民想霸图。

登临多感槩,莫笑一穷儒。

形式: 排律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