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生芳绩两尊人先后即世适皆以三月十九日追痛之作词旨哀恻依韵奉和(其一)

一生愁恨集今辰,尚有微躯系五伦。

泪尽宛诗言我日,悲深鲁史笔王春。

山头马鬣封孤子,天上龙髯从二亲。

留此一丝忠孝在,三纲终古不曾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顾炎武所作的《陈生芳绩两尊人先后即世适皆以三月十九日追痛之作词旨哀恻依韵奉和》(其一)。诗人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对逝去亲人的哀悼之情。

首句“一生愁恨集今辰”,开篇便道出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与哀伤,将一生的愁苦与遗憾凝聚于今日,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基调。接着,“尚有微躯系五伦”一句,表达了诗人虽已年老体衰,但依然牵挂着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体现了他对家族伦理的坚守。

“泪尽宛诗言我日,悲深鲁史笔王春。”这两句运用典故,以宛地的诗歌和鲁国的历史记载,象征着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宛地的诗歌记录了诗人的一天,鲁国的历史则记载了君王的春天,通过这些历史符号,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宏大背景相结合,增强了作品的深度和广度。

“山头马鬣封孤子,天上龙髯从二亲。”这两句描绘了亲人去世后的情景,山头上的墓碑象征着孤独的孩子,天上的龙髯则代表了离世的双亲。这种形象化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失去亲人的痛苦与哀思。

最后,“留此一丝忠孝在,三纲终古不曾沦。”诗人强调,尽管亲人已逝,但自己对忠孝的坚持不会改变,对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遵循也不会动摇。这不仅是对逝去亲人的缅怀,也是对自己道德准则的坚守,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道德信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亲人离世的哀悼,表达了对生命、亲情、道德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收录诗词(407)

顾炎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字:忠清
  •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 生卒年:1613.7.15-1682.2.15

相关古诗词

陈生芳绩两尊人先后即世适皆以三月十九日追痛之作词旨哀恻依韵奉和(其二)

帝后登遐一忌辰,天雠国耻世无伦。

那知考妣还同日,从此河山遂不春。

宏演纳肝犹报主,王裒泣血倍思亲。

人间若不生之子,五岳奔颓九鼎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元日

晨兴自江上,踰岭走钟山。

肃然至殿门,双扉护重关。

初日照宫阙,隐映城郭间。

空山寂无人,独来拜榛菅。

流转虽不居,咫尺犹天颜。

喜会牧马收,冈峦乍清閒。

岁序一更新,阳风动人寰。

伫期龙虎气,得与春光还。

复想在宥初,苍生愿重攀。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莱州

海右称名郡,齐东亦大都。

山形当斗入,人质并魁梧。

月主秦祠废,沙坛汉迹孤。

已无巡狩跸,尚有戍军郛。

漉海盐千斛,栽冈枣万株。

鼍梁通日际,蜃市接神区。

转漕新河格,分营绝岛迂。

三方从庙算,二抚各兵符。

炮甲初传造,戈鋋已击屠。

中丞愁饵贼,太守痛捐躯。

郊垒青燐出,城陴白骨枯。

危情随事往,深虑逐年徂。

计士悲疵国,遗民想霸图。

登临多感槩,莫笑一穷儒。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安平君祠

太息全齐霸业遗,如君真是一男儿。

功成栈道迎王日,志决危城仗锸时。

饥鸟尚衔庭下粒,老牛犹饮穴边池。

可怜王建降秦后,千古无人解出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