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其三)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

残雪庭阴,轻寒帘影,霏霏玉管春葭。小帖金泥,不知春在谁家。相思一夜窗前梦,奈个人、水隔天遮。但凄然,满树幽香,满地横斜。

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怎得银笺,殷勤与说年华。如今处处生芳草,纵凭高、不见天涯。更消他,几度东风,几度飞花。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翻译

庭院背阴处尚有残雪堆积,透过帘幕,也还能感到轻寒。玉管中葭灰飞扬,不知不觉已到了立春时节。门前虽然已经有金泥帖,却不知道春光到来了谁家的亭阁?我对你相思若渴,梦中迷离隐约相见,无奈终究被天水阴遮。待梦境醒来时,更加凄然伤心,只见满树幽香,地上都是疏影横斜。
江南离别自然充满愁苦,何况在古道上策马。都在羁旅天涯,只见飞雁归落平沙。如何能在信笺之上,诉说自己空度年华。如今处处长满芳草,纵然登上高楼眺望,也只能见萋萋芳草遍布天涯。更何况,(人生)还能经受几度春风,几番飞红落花。

注释

玉管春葭:葭:芦苇,这里指芦灰。
满树幽香二句:林逋《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此化用其意。
横斜:指梅花的影子。
游骢:指旅途上的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末初夏的画面,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和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光易逝的无奈。

"残雪庭阴,轻寒帘影,霏霏玉管春葭",开篇便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温婉的氛围。残雪未融,庭院里弥漫着轻微的寒意,而窗户上的影子也透露出淡淡的春意。"霏霏"形容细雨,如丝般柔和,这里的玉管春葭应是指笙草或其他早春植物,象征着新生的气息。

接着诗人写道:"小帖金泥,不知春在谁家。"这里的“小帖”可能是书信或画作上的装饰,而“金泥”则是古代书写或绘画时使用的一种材料。这两者结合起来,或许意味着诗人通过艺术品来传递自己的情感和信息,但又带有一丝迷茫,不知春天的气息究竟在何处。

"相思一夜窗前梦,奈个人、水隔天遮。" 这里透露出诗人的相思之情,他在窗前做了一个关于远方亲友的梦,但现实中两人之间隔着河流和遥远的距离,无法触及彼此。

紧接着是:"但凄然,满树幽香,满地横斜。"诗人感受到的是一种凄清的情绪,而周围环境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满树的花香和满地斜阳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

"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江南的离别之情更加深刻,而他自己则在古老的小路上行走,见到归来的大雁在广袤的沙滩上飞过,更添了一份孤独与苍凉。

"怎得银笺,殷勤与说年华。"诗人似乎在寻找一种方式,如同使用精美的信纸(银笺)来表达自己对于岁月流逝的珍视和不舍。

最后两句:"如今处处生芳草,纵凭高、不见天涯。更消他,几度东风,几度飞花。"诗人感慨于时光易逝,如今四处都已长出了新的绿意,而自己即便登高望远,也无法窥见天边的尽头。这两句透露出一种对生命无常和自然界不断循环中生生不息现象的赞叹与感慨。

收录诗词(69)

王沂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仙、。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年辈大约与张炎相仿,入元后曾任庆元路学正。有《花外集》,又名《碧山乐府》

  • 字:圣与
  • 号:碧山
  • 籍贯:玉笥山

相关古诗词

淡黄柳

花边短笛。初结孤山约。雨悄风轻寒漠漠。

翠镜秦鬟钗别,同折幽芳怨摇落。素裳薄。

重拈旧红萼。叹携手、转离索。

料青禽、一梦春无几,后夜相思,素蟾低照,谁扫花阴共酌。

形式: 词牌: 淡黄柳

绮罗香(其三)红叶

夜滴研朱,晨妆试酒,寒树偷分春艳。

赋冷吴江,一片试霜犹浅。

惊汉殿、绛点初凝,认隋苑、彩枝重剪。

问仙丹,炼熟何迟,少年色换已秋晚。

疏枝频撼暮雨,消得西风几度,舞衣吹断。

绿水荒沟,终是赋情人远。

空一似、零落桃花,又等闲、误他刘阮。

且留取,闲写幽情,石阑三四片。

形式: 词牌: 绮罗香

绮罗香(其一)秋思

屋角疏星,庭阴暗水,犹记藏鸦新树。

试折梨花,行入小阑深处。

听粉片、簌簌飘阶,有人在、夜窗无语。

料如今,门掩孤灯,画屏尘满断肠句。

佳期浑似流水,还见梧桐几叶,轻敲朱户。

一片秋声,应做两边愁绪。

江路远、归雁无凭,写绣笺、倩谁将去。

谩无聊,犹掩芳樽,醉听深夜雨。

形式: 词牌: 绮罗香

绮罗香(其二)红叶

玉杵馀丹,金刀剩彩,重染吴江孤树。

几点朱铅,几度怨啼秋暮。

惊旧梦、绿鬓轻凋,诉新恨、绛唇微注。

最堪怜,同拂新霜,绣蓉一镜晚妆妒。

千林摇落渐少,何事西风老色,争妍如许。

二月残花,空误小车山路。

重认取,流水荒沟,怕犹有、寄情芳语。

但凄凉、秋苑斜阳,冷枝留醉舞。

形式: 词牌: 绮罗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