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汪元量所作,名为《六州歌头·江都》。诗中充满了对过去繁华时期的怀念和对现实颓废状态的哀叹。
"绿芜城上,怀古恨依依" 这两句描绘出诗人登临古城,感慨往昔的情景。城墙长满青苔,古恨绵绵,让人不禁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中。
"淮山碎。江波逝。昔人非。今人悲" 这几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时间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淮山如断,江水长流,过去的人已经离去,现在的人们则充满悲伤。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对隋天子锦帆、环朱履等物象的描绘,再现了历史上的繁华盛景,而"恣意游嬉。斜日晖晖。乱莺啼" 则透露出一丝不羁与放纵的情怀。
然而,随后"销魂此际。君臣醉。貔貅弊。事如飞" 等句,又回归到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无奈和对现实荒废状态的哀叹。诗人通过描绘君臣们的饮酒作乐,反衬出历史事件的短暂与无常。
最终,诗人在"家国弃。竟忘归。笙歌地。欢娱地。尽荒畦" 中表达了对国家、家庭的背离和忘怀,以及对往昔欢乐时光的追念,但这些都已成为空谷足音。
然而,在这首诗的结尾,诗人留下了一抹温暖与希望:"惟有当时皓月,依然挂、杨柳青枝。听堤边渔叟,一笛醉中吹"。即便是时代变迁,但那皎洁的明月和尚未凋零的春意,还在提醒着诗人或许还有美好的存在。而渔夫的笛声,仿佛也在诉说着一段永恒的故事。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繁华与荒废的对比,以及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怀和复杂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