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鲁公送刘太冲序帖

鲁公笔法皆正笔,出奇独有刘太冲。

初从真草入行草,削去畦町尤清雄。

悬针数笔皆侧锋,往往矫矫如飞龙。

轮囷权奇恣挥洒,瑰伟乃见烈士风。

观此好向书家道,未有能真不能草。

形式: 古风

鉴赏

郝经在《跋鲁公送刘太冲序帖》中,对鲁公的书法艺术进行了高度评价。他指出,鲁公的笔法严谨而正统,其中尤以刘太冲的书法最为出奇。刘太冲的书法从真草入门,进而深入行草,其作品中去除了一切规矩,显得尤为清劲雄健。

郝经特别提到了刘太冲书法中的“悬针”笔法,这些笔画多采用侧锋书写,形态矫健,仿佛飞龙般灵动。其作品中的曲线流畅,充满力量感,展现出一种豪迈不羁的气势,这正是烈士之风的体现。

郝经认为,观赏这样的书法作品,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可以从中学习到如何在书法创作中追求真与草的融合,理解书法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情感和精神的表达。通过欣赏刘太冲的书法,可以领悟到书法艺术的深邃内涵,以及如何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

收录诗词(154)

郝经(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郝天挺孙。金亡,徙顺天,馆于守帅张柔、贾辅家,博览群书。应世祖忽必烈召入王府,条上经国安民之道数十事。及世祖即位,为翰林侍读学士。中统元年,使宋议和,被贾似道扣留,居真州十六年方归。旋卒,谥文忠。为学务有用。及被留,撰《续后汉书》、《易春秋外传》、《太极演》等书,另有《陵川文集》

  • 字:伯常
  • 籍贯:元泽州陵川
  • 生卒年:1223—1275

相关古诗词

楷木杖笏行

两楹梦断坏梁木,天出斯文生宰木。

翳云拥雾二十里,虎踞龙蟠泰山足。

道德仁义为根株,礼乐枝叶光扶疏。

芘荫百代吾道尊,户有弦诵家诗书。

中间杨墨常蠹食,重欲剪伐逢老释。

崔嵬枯干尚生意,千古堂堂孟韩力。

年来旦旦加斧斤,干为扂楔枝为薪。

知音抱去甚泣玉,观者掩面如悲麟。

大横庚庚紫蛇腹,手板沾恩照绯绿。

老儒扶藉见圣人,岂并枯藤与桃竹。

斯文将坠吾道亡,不绝一线甚滥觞。

岂为区区徇枯木,亦如告朔存饩羊。

孔氏家庭手植桧,楷树相望阅千世。

乱来秦火几番烧,土黑灰寒共憔悴。

灵光殿基秋草深,牧童相唤穿坟林。

青蛙乱聒颜氏井,饥乌落日啼白禽。

佩玉长裾新进士,回视诗书等閒事。

赭袍白马飞将军,阔剑长枪不识字。

中原惨惨无神灵,白骨蔽野无苍生。

只知下石谁手援,老夫有泪洪河倾。

皇极厄会数流血,谁与澄清倒溟渤?

摩挲东家扣胫杖,拂拭囊中击蛇笏。

会当立圣蠲祆昏,鞭击鱼龙起春窟。

形式: 古风

乙卯秋月十九日登泰山太平顶

穷秋老雨四十日,坤轴欲烂阴霾缠。

我来方作泰山游,玉虹一夜收云烟。

山灵奕奕生喜色,突兀撑裂青罗天。

轻裾飘飘过黄岘,乘兴直到三峰前。

霜馀灌木出秋色,万叠红锦幪椒巅。

泓澄寒溜浸太古,翠壁细泻珠玑圆。

当时秦汉极侈丽,未必如此皆天然。

天门中断两屹立,箭筈一磴蛇蜿蜒。

凌层绝顶肆崇峻,伫立矫首望八埏。

长天沈沈入西极,九州却在东海边。

冲风惨淡万里来,海窟劲刮鲲鲸涎。

须臾白云生岳麓,脚底泱莽无山川。

秦坛周观觉浮动,满地覆冒兜罗绵。

忽疑山移入海中,白浪四汹虚涛掀。

山阴瑰诡光怪出,赤气翠晕相钩连。

下从谷底上碧落,宝塔万级高蟠旋。

遂登日观叱日驭,六龙倒著珊瑚鞭。

玉鳞剥落金甲拆,九芒迸绮生血鲜。

三山摇荡海水沸,蓬壶缥缈来飞仙。

为言此色与此界,君自固有非尘缘。

恍然记悟复无语,把手一笑三千年。

形式: 古风

华不注行

昆崙山巅半峰碧,海风吹落犹带湿。

意气不欲随群山,独倚青空迥然立。

平地拔起惊孱颜,剑气劲插青云间。

济南名泉七十二,会为一水来浸山。

我来方作鲸川游,玉台公子邀同舟。

君山浮岚洞庭晚,小孤滴翠清江秋。

酒酣兴极烟霏昏,鱼龙惨淡回山根。

少陵不来谪仙死,举杯更欲招其魂。

魂兮不来天亦老,元气崔嵬山自好。

超超绝顶凌长风,注目东溟望蓬岛。

形式: 古风

居庸行

惊风吹沙暮天黄,死焰燎日横天狼。

巉巉铁穴六十里,塞口一喷来冰霜。

导骑局脊衔尾前,毡车轣辘半侧箱。

弹筝峡道水复冻,居庸关头是羊肠。

横拉恒代西太行,倒卷渤海东扶桑。

幽都却在南口南,截断北陆万古彊。

当时金源帝中华,建瓴形势临八方。

谁知末年乱纪纲,不使崇庆如明昌。

阴山火起飞蛰龙,背负斗极开洪荒。

直将尺箠定天下,匹马到处皆吾疆。

百年一偾老虎走,室怒市色还猖狂。

遽令逆血洒玉殿,六宫饮泣无天王。

清夷门折黑风吼,贼臣一夜掣锁降。

北王淀里骨成山,官军城上不敢望。

更献监牧四十万,举国南渡尤仓皇。

中原无人不足取,高歌曳落归帝乡。

但留一旅时往来,不过数岁终灭亡。

潼关不守国无民,便作龟兹能久长。

汴梁无用筑子城,试看昌州三道墙。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