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大盗睢盱满国中,伊川久已化为戎。
生民膏血供豺虎,莫怪夷兵烧海红。
这首诗反映了明代社会动荡时期,大盗横行、国土沦丧的悲惨景象。诗人以“大盗睢盱满国中”开篇,形象地描绘了盗贼猖獗、国家动荡不安的场景。“伊川久已化为戎”,则进一步揭示了这种动荡导致的文化与民族的变迁,暗示了中原地区在战乱中的衰败。
接着,“生民膏血供豺虎”一句,直指战争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生动展现了战争给普通民众带来的深重苦难。这里的“豺虎”比喻残暴的敌人或统治者,形象地表达了人民在强权下的无奈与痛苦。
最后,“莫怪夷兵烧海红”一句,可能是在描述战争中敌军的暴行,尤其是对沿海地区的破坏。这里的“烧海红”可能是指焚烧船只或沿海设施,象征着战争对经济和民生的严重破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强烈的对比,深刻揭示了战争给国家、文化、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战争受害者的深切同情。
不详
散文家。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文武衣冠盛府中,轻身杀贼有任公。
谁人不是黄金注,独控青騧沪渎东。
任公血战一生馀,莲碧花桥村坞虚。
义士刘平能代死,吴门今不数专诸。
上海仓皇便弃军,白龙鱼服走纷纷。
昆山城上争相问,举首呈身称使君。
半遭锋镝半逃生,一处烽烟处处惊。
听得民间犹笑语,催科且喜一时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