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安南海口

喜逢晴日破阴霾,望极西南瘴海涯。

夷狄古今常反覆,朝廷终始务绥怀。

何时良将收铜柱,不日孱王弃?街。

惆怅藤桥兵死鬼,年年沙上哭坟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佳]韵

翻译

欣喜于阳光驱散了阴霾的日子,目光远眺西南边陲的瘴气海域。
自古以来,夷狄部族反复无常,朝廷始终致力于安抚和怀柔政策。
期盼何时能有英勇的将领收复失地铜柱,让软弱的君主放弃侵占的土地。
令人感伤的是,藤桥边的士兵魂归黄土,每年沙滩上都有人为他们哭泣哀悼。

注释

喜逢:遇到好天气。
晴日:晴朗的日子。
阴霾:乌云密布。
西南:方位词,指西南方向。
瘴海涯:热带雨林地区,瘴气弥漫的海边。
夷狄:古代对非华夏民族的统称。
古今:从古至今。
常反覆:常常反复叛乱。
朝廷:古代中国的中央政府。
务绥怀:致力于安抚和怀柔。
何时:什么时候。
良将:优秀的将领。
铜柱:古代中国南方的边界标志,象征领土。
?街:可能是指侵略者的土地。
惆怅:悲伤、遗憾。
藤桥:用藤蔓搭建的桥。
兵死鬼:阵亡的士兵。
沙上:沙滩上。
坟骸:坟墓,遗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陶弼在晴朗的日子里远眺西南边陲的情景,感叹于当地长期战乱和蛮夷反复的历史。他表达了对朝廷始终致力于安抚边疆的期望,希望有朝一日能有英勇的将领平定叛乱,如同古代良将在铜柱(象征边疆)之地取得胜利。诗人对于藤桥边战死的士兵感到哀伤,每年都能听到沙场上哭泣的魂魄,表达了对战争牺牲者的深深悼念。整体上,这首诗情感深沉,寓含着对边疆安定和军人牺牲的感慨。

收录诗词(219)

陶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卒于神宗元丰元年。年六十四岁。倜傥知兵,能为诗,有“左诗书,右孙吴”之誉。庆历中(1045年左右)杨畋讨湖南猺,授以兵,使往袭,大破之。以功得朔阳主簿,调朔阳令。两知邕州,绥辑惠养,善政甚多。进西上阁门使,留知顺州。交人袭取桄榔,弼获间谍,谕以逆顺,纵之去,终弼任不敢犯。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改东上阁门使,未拜,卒。弼的著作,本有集十八卷,今仅存《邕州小集》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事迹见《豫章先生文集》卷二二《陶君墓志铭》

  • 字:商翁
  • 籍贯:永州(今湖南省祁阳县)
  • 生卒年:1015—1078

相关古诗词

铜雀研

得自铜雀台,收晚棱角摧。

四方绿琉璃,一片青玫瑰。

炼尽沙石滓,陶成金玉胚。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塞上

星落胡王死,河穷汉使归。

雪山经夏冷,天马入秋肥。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微]韵

廉州石

使君合浦来,示我海滨石。

千岩秀掌上,大者不盈尺。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膏泽峰

石壁含天泽,南山第一重。

旱时先出雨,阴穴又乘龙。

云影摇诸壑,雷声起半空。

何当大滂沛,尽活四方农。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