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泽峰

石壁含天泽,南山第一重。

旱时先出雨,阴穴又乘龙。

云影摇诸壑,雷声起半空。

何当大滂沛,尽活四方农。

形式: 五言律诗

翻译

石壁蕴含着天空的恩泽,它是南山的第一道屏障。
干旱时节它先降下甘霖,阴暗的地穴中它又如龙腾起。
云彩的影子在山谷间摇曳,雷鸣声从半空中响起。
何时能有大规模的降雨,让四方的农田都得到滋润。

注释

石壁:坚固的山崖。
天泽:天空的恩惠,比喻雨水。
南山:南方的山脉。
重:重要,首要。
旱时:干旱的时候。
阴穴:地下的洞穴或水源。
乘龙:比喻雨水如龙般从地下涌出。
云影:云彩的影子。
诸壑:众多山谷。
半空:半山腰。
何当:何时能够。
大滂沛:大量降雨。
四方农:四方的农田。

鉴赏

这首诗名为《膏泽峰》,是宋代诗人陶弼所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膏泽峰的自然景象,展现了山峰的灵秀与恩惠。首句“石壁含天泽”形象地写出山岩仿佛蕴藏着丰富的水源,暗示着其在干旱时期的重要作用。接着,“南山第一重”点明膏泽峰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是南方山脉中的首要屏障。

“旱时先出雨”表达了膏泽峰的神奇力量,它能在干旱时节提前带来雨水,滋润大地。而“阴穴又乘龙”则运用神话传说,进一步强化了山峰作为水源地的神圣地位,仿佛有龙潜藏其中,掌控降雨。

“云影摇诸壑,雷声起半空”描绘了峰顶云雾缭绕,雷声隆隆的壮观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最后两句“何当大滂沛,尽活四方农”则是诗人对膏泽峰能普降大雨,使四面八方的农田得到充分灌溉,农民得以丰收的期盼和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膏泽峰的自然景观和象征意义,寄寓了诗人对丰收、民生福祉的美好愿望,具有浓厚的田园诗情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219)

陶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卒于神宗元丰元年。年六十四岁。倜傥知兵,能为诗,有“左诗书,右孙吴”之誉。庆历中(1045年左右)杨畋讨湖南猺,授以兵,使往袭,大破之。以功得朔阳主簿,调朔阳令。两知邕州,绥辑惠养,善政甚多。进西上阁门使,留知顺州。交人袭取桄榔,弼获间谍,谕以逆顺,纵之去,终弼任不敢犯。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改东上阁门使,未拜,卒。弼的著作,本有集十八卷,今仅存《邕州小集》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事迹见《豫章先生文集》卷二二《陶君墓志铭》

  • 字:商翁
  • 籍贯:永州(今湖南省祁阳县)
  • 生卒年:1015—1078

相关古诗词

潮月亭

角声吹送小单于,薄雾稀星乍有无。

坐看月从潮上出,水晶盘里夜明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题阳朔山

名山爱阳朔,平陆遍峰峦。

郡境尖中拆,人家缺处安。

穿青入梧峡,载影下昭滩。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题鬼门关

朝过鬼门关,虎迹印玄室。

暮过鬼门关,猿声啸苍壁。

朝暮悲行人,森然增惨慄。

驻马看飞云,蛮烟不见日。

回首望江南,万里心何极。

美人天一方,双鱼莫能觅。

遥望天涯亭,相逢不相识。

令我思古人,兴怀感今昔。

形式: 古风

题廉州孟太守祠堂

昔时孟太守,忠信行海隅。

不贼蚌蛤胎,水底多还珠。

形式: 古风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