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钱谦益创作的《后秋兴八首》中的第八首,作于九月初二日,在吴门泛舟之时。全诗以泛舟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思考。
首联“长吟坦腹笑逶迤,清浊谁量千顷陂”开篇即展现了一幅诗人坦然自若、悠然自得的形象,面对人生的起伏和世事的纷扰,他以笑对之,不为所动。接着,诗人以“清浊”比喻人生中的善恶、是非,提出对事物评价的标准不应过于绝对,应有更广阔的视角和包容之心。
颔联“马枥可能隤莫齿?鹪栖聊复拣深枝”运用了两个典故,前句出自《左传》,后句出自《庄子》,通过这两个典故,诗人表达了对人生选择的思考,无论是马在枥中等待还是鹪鹩在深枝上栖息,都各有其适意之处,人生的选择亦应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喜好来定夺。
颈联“班荆地上秋风过,仆表花间日影移”描绘了诗人泛舟时的自然景象,秋风吹过班荆之地,花间的光影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些自然景象引发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
尾联“要勒浯溪须老手,腰间砚削为君垂”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借用浯溪碑刻之事,表达了对历史记载和传承的重视,认为只有老练的手才能写出深刻的历史篇章,同时,诗人也借“腰间砚削”这一细节,暗示自己愿意为历史留下自己的印记,体现了他对文学创作和历史记录的执着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泛舟经历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感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体现了钱谦益作为文人学者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