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魏国宪穆公主挽歌词二首(其二)

秦楼晓月残,卤簿列材官。

红绶兰桂歇,粉田风露寒。

凝笳悲驷马,清镜掩孤鸾。

悯册徽音在,都人雪涕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秦楼晓月已近黎明,仪仗队排列着武官。
红色绶带的兰桂凋零,粉田中寒风露水侵袭。
凄凉的笳声伴随着四匹马,明镜中映照着孤独的鸾鸟。
哀怜皇后的声音仍在,京城的人们泪流满面观看。

注释

秦楼:古代宫殿的名称。
晓月:清晨的月亮。
卤簿:古代帝王出行时的仪仗队。
材官:指武官。
红绶兰桂:象征高贵的红色丝带和桂花。
粉田:可能指代宫廷或贵人家中的庭院。
风露:指夜晚的冷风和露水。
凝笳:悲凉的笳声。
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孤鸾:孤独的鸾鸟,常用来比喻失偶或孤独。
悯册:哀悼皇后或皇后的册文。
徽音:皇后或尊贵女性的美名。
都人:京城的人们。
雪涕:流泪如雪,形容极度悲伤。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哀伤之美的挽歌,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精湛的笔法来表达对逝者的一种深切缅怀。诗中通过“秦楼晓月残”开篇,便设定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月亮在古代往往与离别、思念相联系,这里的“晓月残”更增加了几分凄凉。

接着,“卤簿列材官”一句,则描绘出一个荒废冷清的场景,"卤簿"形容声响,而"材官"则是古代官署名,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物是人非、官舍无人的萧瑟之感。

“红绶兰桂歇”一句中的“红绶”指的是用红丝带装饰的车马,“兰桂”则象征着高贵和清净,这里被用来形容主人的葬礼,"歇"字则意味着永远的安息。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尊崇之情,也流露出了一丝哀悼。

“粉田风露寒”一句,则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粉田"指的是覆盖着薄霜的田野,而"风露寒"则增添了一份秋夜的凉意。这些细腻的笔触,共同营造出一种凄清而又悲怆的氛围。

“凝笳悲驷马”一句中的“凝笳”形容声音的悠长而哀伤,“驷马”则是古代用来拉棺材的马,这里被赋予了悲哀之情。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深切的哀思。

“清镜掩孤鸾”一句,则是一幅绝妙的意象画面,“清镜”代表着明净无暇,而"掩孤鸾"则是古代丧事中用来覆盖棺材上的布,这里被诗人巧妙地用作比喻,表达了一种深藏哀思之情。

最后两句“悯册徽音在,都人雪涕看”更是整个挽歌的高潮所在。“悯册”指的是对逝者的怀念,“徽音”则可能是逝者生前的一些令名或遗言,这里的"在"字,意味着这些都还留存在人们心中。"都人雪涕看"一句,则形容了城中百姓在大雪纷飞之中,观丧礼的场景,"雪涕"即是雪地上的脚印,这里象征着众人的凛然和哀悼。

整首诗通过对逝者生活环境、葬礼过程以及生前遗迹的细腻描写,以及对自然界的巧妙借用,不仅表达了深切的哀思,也展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388)

权德舆(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徙居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在贞元、元和年间名重一时

  • 字:载之
  • 籍贯: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
  • 生卒年:759年-818年

相关古诗词

璩授京兆府参军戏书以示兼呈独孤郎

见尔府中趋,初官足慰吾。

老牛还舐犊,凡鸟亦将雏。

喜至翻成感,痴来或欲殊。

因惭玉润客,应笑此非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与沈十九拾遗同游栖霞寺上方于亮上人院会宿二首(其一)

摄山标胜绝,暇日谐想瞩。

萦纡松路深,缭绕云岩曲。

重楼回树杪,古像凿山腹。

人远水木清,地深兰桂馥。

层台耸金碧,绝顶摩净绿。

下界诚可悲,南朝纷在目。

焚香入古殿,待月出深竹。

稍觉天籁清,自伤人世促。

宗雷此相遇,偃放从所欲。

清论松枝低,闲吟茗花熟。

一生如土梗,万虑相桎梏。

永愿事潜师,穷年此栖宿。

形式: 排律

与沈十九拾遗同游栖霞寺上方于亮上人院会宿二首(其二)

偶来人境外,心赏幸随君。

古殿烟霞夕,深山松桂薰。

岩花点寒溜,石磴扫春云。

清净诸天近,喧尘下界分。

名僧康宝月,上客沈休文。

共宿东林夜,清猿彻曙闻。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韦宾客宅与诸博士宴集

累抗乞身章,湛恩比上庠。

宾筵徵稷嗣,家法自扶阳。

簪组欢言久,琴壶雅兴长。

阴岚冒苔石,轻籁韵风篁。

佩玉三朝贵,挥金百虑忘。

因知卧商洛,岂胜白云乡。

形式: 排律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