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卖花声》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在黄昏时分的庭院中独自哀愁的情景。首句“庭院悄无人”,开门见山地渲染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孤寂的氛围,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接着,“门掩黄昏”一句,不仅点明了时间,也通过“门掩”二字,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公不愿面对外界,选择自我封闭的心理状态。
“阑干慵倚独含颦”进一步刻画了女子的姿态与情绪,她懒得靠在栏杆上,眉头紧锁,似乎在默默承受着某种难以言喻的忧愁。接下来的“不为愁花兼病酒,只是怜春”两句,揭示了女子愁绪的根源并非外在事物引起的直接痛苦,而是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惋惜。
“春梦记难真”则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现实的落差感,梦境中的美好难以在现实中重现,增添了情感的复杂性和深度。“閒杀芳辰”一句,直抒胸臆,感叹美好时光被白白浪费,未能充分利用,更显出内心的失落与不甘。
最后,“倩谁心字夜香薰。空有海棠新月上,知我销魂”四句,将情感推向高潮。女子希望有人能理解她的内心世界,为她点燃夜间的香薰,以求得心灵的慰藉。然而,即使海棠花开,新月高悬,这一切的美好也只是徒增她的愁绪,因为她内心的孤独与哀愁无人能解,无人能共。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构建,展现了女子在特定情境下的复杂心理活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和对孤独处境的无奈感。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是晚清时期文人词作中的一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