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塘旧隐歌为泰和萧文学赋

我闻石塘山水好,溪浸冰壶四山绕。

上山回首望前山,更有三华似三岛。

人家簇簇如桃源,不餐松柏身自仙。

耕山百亩烧野火,凿池半顷通溪泉。

君家有书常满屋,读尽还听子孙读。

石塘帘捲隔溪云,前后清阴散松竹。

每逢佳节酒筵开,只与邻翁相往来。

昨日寻花入林去,今日采药缘山回。

早语儿郎纳租税,莫召喧呼打门吏。

年年如此不出山,遮莫渔郎引人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乌斯道的《石塘旧隐歌》描绘了一处宁静而美丽的山居环境。首句“我闻石塘山水好”,以直接的赞美开启,接着通过“溪浸冰壶”、“四山绕”等词句,展现出山水的清澈与环绕之境。诗人上山后,感叹“更有三华似三岛”,形容山景如仙境,令人向往。

“人家簇簇如桃源”一句,运用了桃花源的典故,形容村庄的隐秘与和谐,居民生活仿佛超脱尘世。“不餐松柏身自仙”则表达了人们生活的自然与超然状态。接下来描述了农耕生活和对知识的珍视,“耕山百亩”、“凿池半顷”与“君家有书常满屋”,体现了农耕文明与书香门第的结合。

诗中诗人过着简朴而宁静的生活,与邻居友好交往,过着远离尘嚣的日子。“早语儿郎纳租税”表明他对农事的重视,而“遮莫渔郎引人至”则表达了他坚守隐逸的决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石塘山水、田园生活和隐居生活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纷扰的超脱,具有浓厚的田园诗风。

收录诗词(312)

乌斯道(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江村渔话图

青山玉立暮烟紫,雁雁低飞落秋水。

树头斜日照寒沙,船杙寒潮两相倚。

老翁共言知若何,定言江上有风波。

乘潮撒网得鱼少,入市卖鱼钱不多。

昨日螺蚌网中得,中有明珠人不识。

我无所用还老龙,醉起推蓬四天碧。

见说山中多蕨薇,采而食之无是非。

虽是无鱼换村酒,也好寻仙看弈棋。

我观此画倚江阁,耿耿无言山日落。

何当走访真老渔,添我船头共盘礴。

形式: 古风

屈海童歌

九月凄风振衰柳,偶向村家沽美酒。

酒边有客屈海童,裳不掩胫衣见肘。

平生素解歌北词,为歌苏武牧羊诗。

歌声激烈出金石,馀音不断萦柔丝。

座上才郎旧相识,指点海童谈夙昔。

海童本是关中人,东走钱唐寄踪迹。

青楼一曲绕行云,脱赠锦袍无所惜。

自伤误入风尘中,远谢花衢贵游客。

金银覆地招不来,势燄薰天呼不得。

青红罗绮长满身,街头美味日买新。

谁知世事不可料,来作濠梁输作人。

只今愿歌人不听,一饭与之歌数声。

忽忆钱唐旧风景,欲去复止涕泗零。

我闻此语感中抱,花落污衢不如草。

世间多少负奇才,生不逢时亦枯槁。

形式: 古风

长平戈头叹

降虏之戈舆入关,千年尚落泥沙间。

腥铁阴生紫花出,血痕半蚀朱砂斑。

惊看故物为磨洗,似见风云掌中起。

风云惨澹坑堑深,冤气浮沈铁光里。

当时挥戈期第一,一鼓能回鲁阳日。

谁知括母空上书,竟堕长陵锐头术。

遗铁尺馀人共传,四十万人谁见怜。

人骨烟消铁无恙,流传作鉴非皇天。

天下茫茫仗真宰,格斗何须血成海。

长平道上有人行,百胜秦兵岂长在。

形式: 古风

一笑轩为指南禅师赋

一笑轩,在何处,远在乐清之徼,灵山之岵,山倚东溟凤飞舞。

禅师燕坐薝卜林,玉环堕地烟霞深。

螺光夜蜚明月浦,猿声昼落清风岑。

绿筠江上碧天阔,石梁下有苍龙吟。

云髻峨峨两峰起,雁荡回头似千里。

天台刘阮隔松萝,虎啸寒岩月如水。

金鹅玉几相钩连,古洞天垂四窗底。

千峰飞绕五云门,禹穴沈沈石苔紫。

梅花傲兀西湖春,苏堤烟草迷香尘。

细数经行总尘迹,落花啼鸟空怜人。

欲度蓬莱路非远,弱水无端忽清浅。

归来故山寻旧游,但见荆棘埋荒丘。

更复凭阑视千古,海内分并几朝暮。

豪家贵戚趁风云,不直朝阳敛春雾。

才萟有人誇第一,独恨长生苦无术。

学仙纵复三千年,世上无过似今日。

空林昨夜起秋风,悄然目送归飞鸿。

诗倾三峡不可写,都付青天一笑中。

青天一笑知者少,白日当空解相照。

不如身世作虚空,悟得拈花发微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