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漂母祠》由明代诗人罗见麟所作,通过描绘对漂母(即韩信的母亲)的崇敬与缅怀之情,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和情感寄托。
首联“一饭相怜良不易,千金为报更何难”以对比手法开篇,表达了对漂母无私帮助韩信的感激之情,以及韩信日后以千金之重回报的不易与艰难,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和知遇之恩的珍贵。
颔联“天生豪杰终扶汉,谁在尘埃豫识韩”则从历史的角度审视韩信,赞美他作为豪杰最终助力汉室,同时也提出疑问,是谁在尘埃之中早识韩信的非凡之处,暗示了人才识别与发现的重要性。
颈联“阿母淮阳祠貌古,王孙云梦主恩残”转而描写漂母祠的景象,通过古老的阿母祠和残存的王孙恩情,营造出一种历史沧桑感,进一步强化了对漂母及其后代命运的感慨。
尾联“登台一掬伤心泪,洒向西风木叶乾”以诗人亲自登台,面对漂母祠时的深情泪眼,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记忆融为一体,最后以泪水洒向西风中的木叶,象征着对漂母及韩信故事的深深哀思与怀念,同时也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整首诗通过对漂母与韩信之间故事的回顾与反思,不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也蕴含了对人性光辉、历史记忆以及时间流转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