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十三年淮寇未平诏停岁仗愤然有感率尔成章

闻停岁仗轸皇情,应为淮西寇未平。

不分气从歌里发,无明心向酒中生。

愚计忽思飞短檄,狂心便欲请长缨。

从来妄动多如此,自笑何曾得事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听说朝廷暂停了年终的庆典,因为淮西的敌寇还未平定。
忧愁的情绪在歌声中流露,内心的烦恼借酒浇愁也无法消除。
我忽然想要挥笔写下讨伐的檄文,狂热的心愿是请求奔赴前线。
一直以来轻率行动的人多如此,自我嘲笑何时才能成就大事。

注释

闻停:听到停止。
岁仗:年终的仪仗,指朝廷的庆典。
轸皇情:皇帝深感忧虑。
不分:无法分辨,此处指情绪难以控制。
气从歌里发:情感通过歌声表达。
无明心:烦恼的心。
酒中生:在酒中产生,借酒消愁。
愚计:愚蠢的打算。
飞短檄:迅速发出讨伐的檄文。
请长缨:请求出征,长缨常代指征战之事。
妄动:轻率行动。
多如此:很多人都这样。
自笑:自我嘲笑。
何曾:何曾何时。
得事成:事情能够成功。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不安的忧虑和对皇帝关切民生的赞赏。"闻停岁仗轸皇情,应为淮西寇未平"两句直接了当地指出当前时局不稳,皇上因边疆战事而停止年终庆典的情形,这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担忧。接着的"不分气从歌里发,无明心向酒中生"则表达了一种无奈的心情,似乎在寻找一种途径来抒发内心的悲愤。

"愚计忽思飞短檄,狂心便欲请长缨"一句中的“短檄”和“长缨”都是兵器的名称,这里借指诗人想要投身沙场,以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的忠诚与勇敢。"从来妄动多如此,自笑何曾得事成"则透露出诗人对自己过去轻举妄动、未能有所成就的一种自嘲和反省。

整首诗通过对时局的关注、内心情感的抒发以及个人行动与反思的表达,展现了诗人的复杂情感和深厚的历史责任感。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元微之除浙东观察使喜得杭越邻州先赠长句

稽山镜水欢游地,犀带金章荣贵身。

官职比君虽校小,封疆与我且为邻。

郡楼对玩千峰月,江界平分两岸春。

杭越风光诗酒主,相看更合与何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公垂尚书以白马见寄光洁稳善以诗谢之

翩翩白马称金羁,领缀银花尾曳丝。

毛色鲜明人尽爱,性灵驯善主偏知。

免将妾换惭来处,试使奴牵欲上时。

不蹶不惊行步稳,最宜山简醉中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六年冬暮赠崔常侍晦叔

鬓毛霜一色,光景水争流。

易过唯冬日,难销是老愁。

香开绿蚁酒,煖拥褐绫裘。

已共崔君约,尊前倒即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六年立春日人日作

二日立春人七日,盘蔬饼饵逐时新。

年方吉郑犹为少,家比刘韩未是贫。

乡园节岁应堪重,亲故欢游莫厌频。

试作循潮封眼想,何由得见洛阳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