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立春日人日作

二日立春人七日,盘蔬饼饵逐时新。

年方吉郑犹为少,家比刘韩未是贫。

乡园节岁应堪重,亲故欢游莫厌频。

试作循潮封眼想,何由得见洛阳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立春后的第七天是人的生日,餐盘中的蔬菜和面食都随时令而更新。
年纪尚轻如同吉郑,家境比起刘韩还算不上贫穷。
在家乡过节应当看重,亲朋好友欢乐游玩别嫌频繁。
试着闭上眼睛想象潮水的景象,如何才能见到洛阳的春天呢?

注释

二日:指立春后的第二天。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春季开始。
人七日:人的生日,即正月初七。
盘蔬饼饵:指节日宴席上的蔬菜和面点。
逐时新:随着时节更新。
年方吉郑:以古人吉郑为例,比喻年纪尚轻。
犹为少:仍然算年轻。
家比刘韩:刘韩可能指某两位人物,此处表示比较家境。
未是贫:不算贫穷。
乡园:家乡。
节岁:节日。
应堪重:应当重视。
亲故:亲戚朋友。
欢游:欢乐地游玩。
莫厌频:不要嫌频繁。
循潮:跟随潮水,这里可能指想象海潮的景象。
封眼想:闭上眼睛去想象。
洛阳春:洛阳的春天,可能代指繁华或美好的景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节的欢乐氛围,诗中的“二日立春”指的是农历新年后的第二天,这一天被认为是立春的日子。"人七日"可能是指人们在这个时期相聚庆祝。"盘蔬饼饵逐时新"则形象地展示了节日里不断更新的美食,反映出生活的丰富和节日的喜悦。

诗人提到自己年纪尚轻,即使是在郑国,也还不算年少;家境虽然比不上刘、韩这样的贵族,但也不至于贫穷。这种自信而平和的态度,透露出诗人对现状的满足和乐观。

"乡园节岁应堪重"表达了对于乡村生活在节假日里的重视和享受,"亲故欢游莫厌频"则展现了与亲朋好友欢聚时刻的无限快乐,以及对这样的时光不愿意有任何隔断。

最后两句“试作循潮封眼想,何由得见洛阳春”则是诗人在幻想中模仿古人循着水流而上(循潮)的方式去寻找美好的景象,希望能亲眼目睹洛阳城的春色。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展示了他对于历史文化名城的怀念之情。整首诗通过对节日生活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六年秋重题白莲

素房含露玉冠鲜,绀叶摇风钿扇圆。

本是吴州供进藕,今为伊水寄生莲。

移根到此三千里,结子经今六七年。

不独池中花故旧,兼乘旧日采花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内道场永欢上人就郡见访善说维摩经临别请诗因以此赠

五夏登坛内殿师,水为心地玉为仪。

正传金粟如来偈,何用钱唐太守诗。

苦海出来应有路,灵山别后可无期。

他生莫忘今朝会,虚白亭中法乐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分司

散秩留司殊有味,最宜病拙不才身。

行香拜表为公事,碧洛青嵩当主人。

已出闲游多到夜,却归慵卧又经旬。

钱唐五马留三匹,还拟骑游搅扰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劝酒十四首.不如来饮酒七首(其二)

莫作农夫去,君应见自愁。

迎春犁瘦地,趁晚喂羸牛。

数被官加税,稀逢岁有秋。

不如来饮酒,相伴醉悠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