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仲诚以武夷记见借

自从见借武夷编,每一开编思渺然。

使我胸怀厌尘滓,羡君家世乐神仙。

幔亭曾会千馀客,石洞元居十六天。

何日访灵寻翠壁,待将名字谩同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韦骧所作的《刘仲诚以武夷记见借》。诗中表达了对友人所赠《武夷记》一书的深深感慨与向往之情。

首句“自从见借武夷编”,点明了诗的主题——收到《武夷记》后的心境。接着,“每一开编思渺然”描绘了诗人每次翻开此书时,心中涌起的无限遐想和思绪飘渺的感受。这种“思渺然”的情感,既是对书中内容的沉浸,也是对远方仙境的憧憬。

“使我胸怀厌尘滓,羡君家世乐神仙”两句,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书中描述的仙界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尘世的厌倦。这里的“君”指代的是刘仲诚,诗人羡慕他家世能乐于神仙之境,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幔亭曾会千馀客,石洞元居十六天”两句,通过想象中的场景,展现了《武夷记》中描述的盛会与仙境。幔亭聚会,千余宾客共聚一堂,石洞深处,仿佛与天相接,充满了神秘与奇幻色彩。

最后,“何日访灵寻翠壁,待将名字谩同镌”表达了诗人渴望亲自探访武夷山,寻找那里的灵迹与翠壁,甚至希望能在其中留下自己的名字,以此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武夷记》的赞美与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理想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世界的些许不满和逃避心态。

收录诗词(1176)

韦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三三年至一一一〇五年。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年七十三岁。工诗文。除知袁州萍乡系。历福建转连判官,主客郎中。出为变路提刑。建中靖国初,(公元一一〇一年)除知明州丐宫祠,以左朝议大夫提举洞霄宫,卒。骧著有文集十八卷,赋二十卷,均《宋史艺文志》并传于世

  • 字:子骏
  • 籍贯:钱塘
  • 生卒年:公元一0五三年

相关古诗词

寄上高宰孙世则

乡间游处景醇全,忽忽光阴二十年。

官局旧嗟踪迹远,封人今喜信音传。

才驱繁剧君应易,事夺清閒我独然。

畏简未能成会合,且持诗句写拳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道中寄景升仲诚二同官

两道几千里,残炎七月天。

累囚念濡滞,匹马重迁延。

夜宿荆榛际,朝行虎豹前。

幡思竹轩好,拥事亦神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巴陵讯囚所居附岳阳楼前(其一)

双扉昼锁夜传呼,讯鞫劳心迹也拘。

祗有清虚慰怀抱,开轩即是洞庭湖。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巴陵讯囚所居附岳阳楼前(其二)

洞庭湖上岳阳楼,旧走声名遍九州。

今日偶来犹吏事,幸当风月近中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