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厚还朝

闻公之名三十年,常恨与公不相值。

岂期今乃出门下,每一见公心自醉。

词章豪荡已难敌,辨论注射尤可畏。

咨询故事要蒋乂,讲正大体须贾谊。

荆山拾玉抵乾鹊,虞坂装盐压良骥。

用人最忌非所宜,愿莫使公嗟俗吏。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听说您的大名三十年了,一直遗憾未能与您相识。
没想到如今能成为您的门生,每次见到您都让我心生陶醉。
您的诗词文采豪放无人能及,辩论犀利更是令人敬畏。
请教历史典故要找蒋乂,弘扬正道则需贾谊这样的才子。
如同荆山采玉比不上您的才华,虞坂装盐也无法衡量您的价值。
用人最怕用错了人,但愿不要让您感叹世俗官吏的平庸。

注释

闻:听说。
公:您。
相值:相识。
岂期:没想到。
出门下:成为您的门生。
词章:诗词文采。
豪荡:豪放。
辨论:辩论。
咨询:请教。
故事:典故。
蒋乂:历史人物。
讲正大体:弘扬正道。
贾谊:历史人物。
荆山拾玉:比喻才华出众。
乾鹊:形容难以匹敌。
虞坂装盐:比喻才能出众。
良骥:优秀人才。
忌:怕。
非所宜:用错人。
俗吏:世俗官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文同的作品,名为《师厚还朝》。诗中表达了对朋友长期以来声望的赞赏,以及终于有机会相见时内心的喜悦与醉意。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诗人通过“闻公之名三十年”一句,揭示出自己对于友人的仰慕已久,这份期待和敬佩积累了多年的情感。接下来的“常恨与公不相值”,则表达了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与朋友相遇的遗憾。

然而,随着诗歌的推进,“岂期今乃出门下,每一见公心自醉”这两句,流露出一种终于等到美好时刻的心情。这里的“岂期”,意味着长时间的期待,而“今乃出门下”,则是说朋友如今回到了自己的视线之内。“每一见公心自醉”,则是对这种相遇带来的喜悦和满足之情的描绘。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词章豪荡已难敌,辨论注射尤可畏”来赞扬朋友在文学和议论方面的才能。这里,“词章豪荡”指的是朋友在文学创作上的才华,而“辨论注射尤可畏”则强调了朋友在辩论中深刻见解的力量。

诗人的赞美并未停止,通过“咨询故事要蒋乂,讲正大体须贾谊”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朋友在历史和哲学上的知识渊博给予高度评价。这里,“咨询故事要蒋乂”,是说在探讨历史事件时,需要像朋友这样的人物来提供指引。而“讲正大体须贾谊”,则强调了朋友在阐述宏大理念时的重要性。

最后两句“荆山拾玉抵乾鹊,虞坂装盐压良骥”通过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对朋友才能和品质的赞美。这里,“荆山拾玉抵乾鹊”,将朋友的才华比作如同神话中的仙鸟,而“虞坂装盐压良骥”,则是用来形容朋友的德行堪称,是一方楷模。

全诗以一种平和、深情而又充满敬意的声音,展现了对朋友才华与品格的高度评价,以及对于能够与这样的人物相遇的喜悦。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收复河湟故地

哑儿峡西山已尘,驮金辇帛无断群。

河湟故疆尽收复,解辫厥角归如云。

堂中玉带赐丞相,陇外金节酬将军。

唐兵万里若日月,请作古今人未闻。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早秋山水砚屏

晚霭隔远岫,秋容入平林。

方素仅盈尺,岩谷能许深。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侵]韵

早起览物成咏

移枕出幽幌,披衣步前楹。

秋容草木静,晓气烟云轻。

蝉噪宿露滴,雁飞朝霞明。

尘心幸未动,聊此纳馀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朱康叔郎中弃官求母于金州因会华清宫作此诗送之

蟠桃实在枝,蟠桃花已飞。

相隔五十春,一旦还相依。

康叔视金龟,解去如粪土。

徒步入峣关,金州取其母。

古人亦有此,比之康叔难。

几时有古人,能如公弃官。

玉莲仙宇中,相会谈此事。

使我发惊叹,达晓不能寐。

借问侍安舆,辇下何时过。

我欲率诸君,扶服诣门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