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览物成咏

移枕出幽幌,披衣步前楹。

秋容草木静,晓气烟云轻。

蝉噪宿露滴,雁飞朝霞明。

尘心幸未动,聊此纳馀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我移动枕头走出幽深的帷帐,披上衣服走在前廊。
秋日的景色让草木显得格外宁静,清晨的空气中烟云轻盈。
蝉鸣声中,夜晚的露珠滴落,雁群穿越明亮的朝霞飞翔。
庆幸尘世之心尚未被触动,就让我在此享受这份清静。

注释

移枕:移动枕头。
幽幌:幽深的帷帐。
披衣:披上衣服。
前楹:前廊。
秋容:秋天的景色。
草木静:草木宁静。
晓气:清晨的空气。
烟云轻:烟云轻盈。
蝉噪:蝉鸣声。
宿露滴:夜晚的露珠滴落。
雁飞:雁群飞翔。
朝霞明:明亮的朝霞。
尘心:尘世之心。
未动:尚未被触动。
聊此:姑且。
纳馀清:享受清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秋晨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在清晨呈现出的美丽画面。

"移枕出幽幌,披衣步前楹。"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早起的行为,以及他走到庭院中的一道门前。这里的“幽幌”指的是室内深处,暗示了一种从睡梦中苏醒、摆脱束缚的感觉;而“披衣”则是清晨穿衣的动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渴望和追求。

"秋容草木静,晓气烟云轻。" 这两句描写了早秋时节中大自然的宁静与淡雅。“秋容”指的是秋天特有的景色,而“草木静”则是对这一季节中万物萧瑟、安静生长的描述;“晓气”和“烟云轻”共同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透露出诗人对这份宁静的感受和享受。

"蝉噪宿露滴,雁飞朝霞明。" 这两句通过蝉虫的鸣叫声和雁鸟的飞行,进一步描绘了清晨的生动画面。“蝉噪”即蝉虫在树叶间发出的声音,常用来形容秋天的宁静;“宿露滴”则是夜间凝结的露水随着一丝微风而滴落,展示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雁飞朝霞明”则描写了晨曦中大雁的飞翔,天空的清晰与光芒的绚烂。

"尘心幸未动,聊此纳馀清。"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保持内心的清净,不被世俗纷扰所扰乱。“尘心”指的是凡尘之心,即人心中的贪欲与杂念;“幸未动”表明诗人的自我控制和对精神宁静的追求;“聊此纳馀清”则是说诗人通过观赏大自然,以此来净化自己的心灵。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也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境界。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朱康叔郎中弃官求母于金州因会华清宫作此诗送之

蟠桃实在枝,蟠桃花已飞。

相隔五十春,一旦还相依。

康叔视金龟,解去如粪土。

徒步入峣关,金州取其母。

古人亦有此,比之康叔难。

几时有古人,能如公弃官。

玉莲仙宇中,相会谈此事。

使我发惊叹,达晓不能寐。

借问侍安舆,辇下何时过。

我欲率诸君,扶服诣门贺。

形式: 古风

朱樱歌

金衣珍禽弄深樾,禁籞朱樱斑若缬。

上幸离宫促荐新,藤篮宝笼貂珰发。

凝霞作丸珠尚软,油露成津蜜初割。

君王日午坐猗兰,翡翠一盘红靺鞨。

形式: 古风

此乐

吏散收簿书,公馆如山居。

归来换野服,携策将焉如。

园亭极潇洒,阴森修竹下。

拂石坐终日,徙倚不知夜。

山月照我明,林风吹我清。

口诵太古文,往来池上行。

露下觉微凛,南窗归就枕。

心闲神自安,达旦得酣寝。

乱曰:懒守尔何为,日日常若斯。

为言我自尔,此乐非汝知。

形式: 古风

此君庵

斑斑堕箨开新筠,粉光璀璨香氛氲。

我常爱君此默坐,胜见无限寻常人。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