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子石北上

衰柳不堪折,烟霜留旧容。

毵毵扬子岸,犹惹渡江风。

马首初向北,不知关路重。

黄河冰连山,金台尘蔽空。

路难良可叹,汗漫思无穷。

我昔事驰骋,临老万事慵。

贵交久削迹,一丘息微躬。

长安尺一书,十年不复通。

当今谁爱士,此道如盲聋。

知子徒有心,致身竟何从。

子实慕风节,非独文采丰。

遇合亦寻常,壮夫岂苟同。

去去勿复道,行矣慎秋冬。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流芳所作的《送张子石北上》。诗中描绘了送别友人北上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离别的感慨。

首句“衰柳不堪折,烟霜留旧容”,以衰柳象征离别,烟霜渲染出离别的凄凉氛围,旧容则寄托了对往日友情的怀念。接着“毵毵扬子岸,犹惹渡江风”两句,通过扬子江岸边的景色,进一步渲染离别的不舍之情,渡江风仿佛还带着友人的气息。

“马首初向北,不知关路重”写出了友人即将踏上北上的征途,马首向北,意味着离别已成定局,关路重重,暗含对友人旅途艰辛的担忧。“黄河冰连山,金台尘蔽空”两句,以黄河的冰封和金台的尘土蔽空,象征着友人前路的艰难与迷茫。

“路难良可叹,汗漫思无穷”表达了对友人旅途困难的同情和深深的思念。“我昔事驰骋,临老万事慵”回忆自己年轻时的豪情壮志,如今年老体衰,感叹岁月无情。“贵交久削迹,一丘息微躬”则表达了对老友的怀念,以及自己隐居生活的无奈。

“长安尺一书,十年不复通”提到与友人通信的断绝,时间之长,情感之深,令人动容。“当今谁爱士,此道如盲聋”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及对真正理解和支持人才的渴望。“知子徒有心,致身竟何从”是对友人处境的担忧,同时也表达了对自身命运的反思。

最后,“子实慕风节,非独文采丰”赞扬友人的高尚品格和才华。“遇合亦寻常,壮夫岂苟同”表明了对人生际遇的淡然态度,认为真正的英雄不会轻易妥协。“去去勿复道,行矣慎秋冬”则是对友人的鼓励和祝福,希望他勇敢前行,谨慎面对未来的挑战。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离别的哀愁,也有对友情的珍视,还有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376)

李流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画家。一字茂宰,、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歙县(今属安徽)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三十二岁中举人,后绝意仕途。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擅画山水,学吴镇、黄公望,峻爽流畅,为“画中九友”之一。亦工书法

  • 字:长蘅
  • 号:檀园
  • 籍贯:六浮道
  • 生卒年:1575~1629

相关古诗词

送张宗在偕其伯兄宗自之官晋安

君家有仙吏,栽花晋安县。

十月发吴江,千山树如茜。

知子重友于,兼亦爱游玩。

相携山水乡,埙篪何婉娈。

子于季孟间,鼎足名夙擅。

晚成自有时,涉历乃益练。

贤兄豁达人,剸割岂不惯。

操刀或踌躇,旁观子亦善。

熏风榕树下,秋气芳兰畔。

猩红荔子盘,雪白江瑶馔。

闭门但加餐,勿使乡心乱。

形式: 古风

夜泊斜桥同王与游顾子贻诸君步至灵岩小饮而下

胥江罢风雨,阴晴搅游思。

落景灵岩下,维舟识所诣。

入村山路近,疏松表塔寺。

遂登山之椒,选石得小憩。

已出青云端,揽彼远湖势。

呼酒敌北风,新月排云至。

溪桥横归路,似欲并幽趣。

寻山亦偶然,造适焉取醉。

形式: 古风

舟发斜桥至虎山喜晴一路看花作

旭日在船窗,睡起喜欲旋。

推篷望诸山,山山如曳练。

我来政及时,千林开已遍。

花亦爱客来,天应为花眷。

先教雨洗妆,复遣晴开面。

幽寻足未试,一览目先眩。

商量花近远,次第游方便。

庶作十日留,荅此花缱绻。

形式: 古风

自青芝看花至茶山憩山头石上感旧

缘山数十里,步步入香径。

看花宜舆行,神逸目始定。

茶山不数仞,登览撮其胜。

襟湖带长岫,高下目无剩。

众花争献态,卷石似得柄。

大千观掌现,世界琉璃净。

昔来我独赏,近乃游者竞。

廿年怀卜筑,贫老苦奔迸。

愧此五浮丘,后期犹可订。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