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愁(其四)

从来红袖少因缘,堕落寒崖枯木禅。

银烛堂前看不见,牡丹花下几回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寄愁(其四)》由明代诗人梁宪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愁绪与情感波动。

首句“从来红袖少因缘”,以“红袖”象征女子的柔美与情感,暗示了诗人对于美好情感的向往与追求,但又强调了这种因缘的稀少与不易得,为后续的情感铺垫了一层淡淡的忧伤。

次句“堕落寒崖枯木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情感的失落比作“堕落寒崖”的凄凉与无助,“枯木禅”则进一步强化了孤独与寂寥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第三句“银烛堂前看不见”,通过描绘一个明亮而温暖的场景——银烛照亮的堂前,却无法看见,隐喻了诗人虽然身处繁华之中,但内心却感到一片空虚与迷茫,无法找到心灵的慰藉。

最后一句“牡丹花下几回眠”,以牡丹花作为背景,牡丹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富贵与高洁,此处却反衬出诗人的愁苦与疲惫,仿佛在繁华与美丽之中,诗人只能寻求短暂的安宁,却难以真正摆脱内心的愁绪。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情感的细腻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困境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美好情感的渴望与追寻。

收录诗词(153)

梁宪(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愁(其五)

一饵仙人九节蒲,冰霜为质雪为肤。

芳心皎洁如秋月,夜夜清辉照玉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寄愁(其六)

情如芳草恨绵绵,骨化千生不断缘。

何事燎原烧已尽,春风依旧碧连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寄愁(其七)

杜若江边只自芳,美人天外信茫茫。

梦回曾记秦楼上,月下吹箫引凤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寄愁(其八)

千金不惜买灵文,吸月餐英总为君。

共保朱颜长美好,招将箫史日为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