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寄愁(其四)》由明代诗人梁宪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愁绪与情感波动。
首句“从来红袖少因缘”,以“红袖”象征女子的柔美与情感,暗示了诗人对于美好情感的向往与追求,但又强调了这种因缘的稀少与不易得,为后续的情感铺垫了一层淡淡的忧伤。
次句“堕落寒崖枯木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情感的失落比作“堕落寒崖”的凄凉与无助,“枯木禅”则进一步强化了孤独与寂寥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第三句“银烛堂前看不见”,通过描绘一个明亮而温暖的场景——银烛照亮的堂前,却无法看见,隐喻了诗人虽然身处繁华之中,但内心却感到一片空虚与迷茫,无法找到心灵的慰藉。
最后一句“牡丹花下几回眠”,以牡丹花作为背景,牡丹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富贵与高洁,此处却反衬出诗人的愁苦与疲惫,仿佛在繁华与美丽之中,诗人只能寻求短暂的安宁,却难以真正摆脱内心的愁绪。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情感的细腻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困境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美好情感的渴望与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