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霁用前韵书怀二首(其二)

涧草岩花欲斗纤,溪风林雪故争严。

连歧尽说还宜麦,煮海何曾见作盐。

路断暂怜无过客,病馀兼喜曝晴檐。

谪居亦自多清绝,门外群峰玉笋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山间清晨雨后初晴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首联“涧草岩花欲斗纤,溪风林雪故争严”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山涧中细草与岩石上的野花竞相绽放的场景,以及溪边微风与林间的积雪相互较量的情态,展现出自然界的生命力和动态美。

颔联“连歧尽说还宜麦,煮海何曾见作盐”则转而描述了农事活动,通过“连歧”(连绵的山岭)与“麦”的关联,暗示了适宜种植小麦的地理环境;“煮海”则是对盐业生产的形象比喻,说明了海边地区利用海水煮制食盐的传统方法。这两句诗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农业生产相结合,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关系。

颈联“路断暂怜无过客,病馀兼喜曝晴檐”表达了诗人身处偏远之地,偶遇宁静的内心感受。在路途阻断的时刻,诗人暂时感到孤独,但同时也因没有打扰而感到一丝宁静;病愈之后,在晴朗的屋檐下晒太阳,更增添了生活的愉悦感。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深切感悟,以及在逆境中寻找生活乐趣的态度。

尾联“谪居亦自多清绝,门外群峰玉笋尖”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强调即使身处贬谪之地,也能发现生活中的清雅与绝妙之处。门外的群峰如同尖锐的玉笋,既象征着自然界的壮丽景色,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坚韧与高洁。这一联不仅深化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也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山间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生活之趣,同时融入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哲学思考,是一首富有深意的山水田园诗。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次韵陆佥宪元日喜晴

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

也知造物曾何意,底事人心苦未平。

柏府楼台衔倒影,茅茨松竹泻寒声。

布衾莫谩愁僵卧,积素还多达曙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元夕木阁山火

荒村灯夕偶逢晴,野烧峰头处处明。

内苑但知鳌作岭,九门空说火为城。

天应为我开奇观,地有兹山不世情。

却恐炎威被松柏,休教玉石遂同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夜宿汪氏园

小阁藏身一斗方,夜深虚白自生光。

梁间来下徐生榻,座上惭无荀令香。

驿树雨声翻屋瓦,龙池月色浸书床。

他年贵竹传遗事,应说阳明旧草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春行

冬尽西归满山雪,春初复来花满山。

白鸥乱浴清溪上,黄鸟双飞绿树间。

物色变迁随转眼,人生岂得长朱颜。

好将吾道从吾党,归把渔竿东海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