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木阁山火

荒村灯夕偶逢晴,野烧峰头处处明。

内苑但知鳌作岭,九门空说火为城。

天应为我开奇观,地有兹山不世情。

却恐炎威被松柏,休教玉石遂同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夜色中偶遇山火的景象,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思考与人文关怀。

首联“荒村灯夕偶逢晴,野烧峰头处处明”描绘了元宵佳节之际,荒村中难得的晴朗夜晚,山野间意外燃起的野火,照亮了群峰,形成了一幅壮观的景象。这里运用了“偶逢晴”的偶然性,以及“处处明”的广泛性,营造出一种意外惊喜的氛围。

颔联“内苑但知鳌作岭,九门空说火为城”则通过对比手法,将皇宫内的奢华与外界的自然景象进行对比。皇宫中的内苑只知道用鳌石堆砌山岭,而九门之内的百姓或许只是空谈火为城市,暗示了社会阶层之间的隔阂与认知差异。同时,也暗含了对现实社会中物质与精神追求不平衡的反思。

颈联“天应为我开奇观,地有兹山不世情”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奇观时的感慨。他认为上天特意为他展现这一奇景,而大地上的这座山却有着不同于世俗的情感。这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某种超然情感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和宇宙奥秘的探索。

尾联“却恐炎威被松柏,休教玉石遂同赪”则是对山火可能带来的破坏表示担忧。诗人担心山火的高温会伤害到松柏这样的植物,同时也隐喻了对社会中某些不公现象的忧虑,希望这些不公正如同玉石被染红一样,最终能得到纠正。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社会和谐共存的深切关注。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元宵节山火的壮丽景象,还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夜宿汪氏园

小阁藏身一斗方,夜深虚白自生光。

梁间来下徐生榻,座上惭无荀令香。

驿树雨声翻屋瓦,龙池月色浸书床。

他年贵竹传遗事,应说阳明旧草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春行

冬尽西归满山雪,春初复来花满山。

白鸥乱浴清溪上,黄鸟双飞绿树间。

物色变迁随转眼,人生岂得长朱颜。

好将吾道从吾党,归把渔竿东海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村南

花事纷纷春欲酣,杖藜随步过村南。

田翁开野教新犊,溪女分流浴种蚕。

稚犬吠人依密槿,閒凫照影立晴潭。

偶逢江客传乡信,归卧枫堂梦石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山途二首(其一)

上山见日下山阴,阴欲开时日欲沈。

晚景无多伤远道,朝阳莫更沮云岑。

人归暝市分渔火,客舍空林依暮禽。

世事验来还自领,古人先已得吾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