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翻译

井底的微弱阳光似乎在回返,又似乎还未完全回来,
秋雨萧瑟,打湿了干枯的草根。

注释

井底:指深井底部。
微阳:微弱的阳光。
回未回:来回波动或尚未完全恢复。
萧萧:形容风雨声凄凉。
寒雨:寒冷的雨水。
湿:打湿。
枯荄:干枯的草根。
何人:谁人,指何人。
更似:更像。
苏夫子:指宋代文人苏轼,以其风雅闻名。
不是花时:不是花开的季节。
肯:愿意。
独来:独自前来。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所作,名为《冬至日独游吉祥寺》。诗中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作者独自游历时的心境。

“井底微阳回未回”,这里的“井底微阳”形象生动,通过井水的反射来描写冬日阳光的微弱与温暖。诗人巧妙地运用这一意象,传达出一种期待和希望,虽然阳光尚未完全回归,但它的到来已经给寒冷的世界带来了生的气息。

“萧萧寒雨湿枯荄”,这句话通过对寒雨和枯荄的描写,营造了一种萧瑟的冬日景象。枯荄,即干枯的野草,这里的“湿”字生动地展示了雨水对大自然的滋润,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凄凉和寂寞。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这里,苏轼自比为“苏夫子”,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独立不羁的生活态度。他不在乎外界的繁华,只是在不被世人所注意的时候,独自前往吉祥寺。诗句中透露出一种与世无争、淡泊明志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苏轼在冬至这一特殊时节中的孤独与超脱,也体现了他那种不随波逐流、自有定见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后十馀日复至

东君意浅著寒梅,千朵深红未暇裁。

安得道人殷七七,不论时节遣花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戏赠

惆怅沙河十里春,一番花老一番新。

小楼依旧斜阳里,不见楼中垂手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和人求笔迹

麦光铺几净无瑕,入夜青灯照眼花。

从此剡藤真可吊,半纡春蚓绾秋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将之湖州戏赠莘老

馀杭自是山水窟,仄闻吴兴更清绝。

湖中橘林新著霜,溪上苕花正浮雪。

顾渚茶芽白于齿,梅溪木瓜红胜颊。

吴儿脍缕薄欲飞,未去先说馋涎垂。

亦知谢公到郡久,应怪杜牧寻春迟。

鬓丝只可对禅榻,湖亭不用张水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