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求笔迹

麦光铺几净无瑕,入夜青灯照眼花。

从此剡藤真可吊,半纡春蚓绾秋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翻译

麦田的光芒铺展得洁净如玉,没有丝毫瑕疵。
夜晚,青灯闪烁,照亮了眼前的一切,让人眼花缭乱。

注释

麦光:麦田的光芒。
铺:铺展。
净无瑕:洁净无暇。
入夜:到了夜晚。
青灯:青色的油灯。
照眼花:照亮眼睛,令人眼花缭乱。
从此:从这一刻起。
剡藤:剡溪的藤蔓,古代文人常用以写字。
真可吊:确实值得怀念。
半纡:半卷。
春蚓:春天的蚯蚓,比喻细长而柔软的线条。
绾:盘绕。
秋蛇:秋天的蛇,比喻弯曲的线条。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体现了他超凡脱俗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中“麦光铺几净无瑕”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意境,麦色的光线洒在桌面上,如同天然的画布,无一瑕疵,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纯粹。

“入夜青灯照眼花”,则是夜深人静时分,青色的灯光映照在诗人的眼睛周围,形成一种朦胧美丽的景象。这里的“眼花”并非现代医学上的眼疾,而是一种文学表达,用来形容长时间注视下产生的一种视觉效果,增添了一份书房夜读的孤寂与专注。

“从此剡藤真可吊”,诗人提到用剡(一种剪裁工具)修剪藤条,这里的“真可吊”表达了对材料和工艺的尊重与欣赏,似乎在诉说着手工艺术的重要性。

最后,“半纡春蚓绾秋蛇”,则是通过对春天蚯蚓和秋天蛇形线条的描写,展现出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生命力度的观察与感悟。这里的“半纡”指的是不完全或部分的状态,“绾”则意味着交织,这些生动的意象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与变化的世界之中。

总体而言,苏轼通过这首诗展现了他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感悟,以及他那颇具特色的文学风格。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将之湖州戏赠莘老

馀杭自是山水窟,仄闻吴兴更清绝。

湖中橘林新著霜,溪上苕花正浮雪。

顾渚茶芽白于齿,梅溪木瓜红胜颊。

吴儿脍缕薄欲飞,未去先说馋涎垂。

亦知谢公到郡久,应怪杜牧寻春迟。

鬓丝只可对禅榻,湖亭不用张水嬉。

形式: 古风

送张轩民寺丞赴省试

龙飞甲子尽豪英,尝喜吾犹及老成。

人竞春兰笑秋菊,天教明月伴长庚。

传家各自闻诗礼,与子相逢亦弟兄。

洗眼上林看跃马,贺诗先到古宣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再用前韵寄莘老

君不见夷甫开三窟,不如长康号痴绝。

痴人自得终天年,智士死智罪莫雪。

困穷谁要卿料理,举头看山笏挂颊。

野凫翅重自不飞,黄鹤何事两翼垂。

泥中相从岂得久,今我不往行恐迟。

江夏无双应未去,恨无文字相娱嬉。

形式: 古风

画鱼歌

天寒水落鱼在泥,短钩画水如耕犁。

渚蒲披折藻荇乱,此意岂复遗鳅鲵。

偶然信手皆虚击,本不辞劳几万一。

一鱼中刃百鱼惊,虾蟹奔忙误跳掷。

渔人养鱼如养雏,插竿冠笠惊鹈鹕。

岂知白梃闹如雨,搅水觅鱼嗟已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