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庭老归河阳

五月驰乘车,归心岂畏暑。

道上多清阴,日中不遑处。

函谷自控带,大河无险阻。

时平独往还,拜寿觞屡举。

形式: 古风 押[语]韵

翻译

五月时分驾车疾驰,归乡之心岂惧炎热。
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正午阳光下也无暇停留。
函谷关护卫着此地,黄河浩荡无险要关隘。
如今世道太平,我独自来去,频频举杯祝寿。

注释

五月:农历五月。
驰:疾驰。
归心:思乡之情。
暑:炎热。
道上:道路上。
清阴:清凉的树荫。
日中:正午。
遑处:无暇停留。
函谷:古代关隘名,位于今陕西境内。
控带:环绕护卫。
大河:指黄河。
险阻:险要阻碍。
时平:世道太平。
拜寿:祝贺寿辰。
觞:酒杯。
屡举:频频举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送李庭老归河阳》,表达了诗人五月间送友人李庭老归乡时的情景和心情。首句“五月驰乘车”,描绘了五月天气炎热,但友人仍驾车疾行,显示出归心似箭的决心,不畏路途中的酷暑。接着,“道上多清阴”写出了沿途绿树成荫,为行人提供了些许清凉,尽管“日中不遑处”,即中午阳光强烈,但道路依然宜人。

“函谷自控带,大河无险阻”这两句,运用函谷关和黄河的意象,象征着友人归途的顺畅和平坦,没有艰险阻碍,暗含对友人旅途安全的祝愿。最后两句“时平独往还,拜寿觞屡举”,表达了在天下太平的年代,友人往返自由,可以参加各种庆祝活动,频频举杯祝寿,充满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生活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送别为背景,通过描绘夏日景色和友人行程的顺利,寄寓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生活的美好期待。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送李阁使知冀州

騕袅黄金络,春风北渡河。

将军守汉法,壮士发燕歌。

绿水塘蒲短,晴天塞雁多。

家声复年少,矍铄笑廉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送李泰伯归建昌

推天以知命,自古岂不然。

桓魋及臧仓,尝毁圣与贤。

后人何蹈之,其事实好还。

君居麻源谷,学礼如郑玄。

声名久已大,籍籍四海传。

昨因丞相举,便谓升云烟。

朅来太学馆,食贫向三年。

忽怀枌榆下,归思独绵绵。

得告许暂往,落莫求楚船。

捋髯沧江上,仰看饥飞鸢。

谁识鹓雏志,閒诵庄叟篇。

喜问里中儿,重到旧林泉。

洗荡俗尘垢,焚烈跨马鞯。

不向世路去,徒取悉肠煎。

鸡豚粗可养,禾黍亦足田。

不惭莎衣虫,以叶自包缠。

及其饱满时,曷异冠貂蝉。

君意我强写,虽慕何由缘。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送李逢原

祢衡负其才,沉没鹦鹉洲。

李白负其才,飘落沧江头。

后亦多效此,才薄空羁囚。

文章本济时,反不能自周。

吾尝戒吾曹,慎勿异尔流。

臧仓毁孟轲,桓魋迫圣丘。

虽云推之天,未免皇皇求。

吾今重子学,无力荐公侯。

行当思吾言,非教子佞柔。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送李尉子京之邵武光泽

母老不择禄,一官勤夙兴。

长河未结冻,去客已怀冰。

露蝉不饱腹,志士甘曲肱。

远方人所畏,所畏非所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