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薛判官之越

时难自多务,职小亦求贤。

道路无辞远,云山并在前。

樟亭待潮处,已是越人烟。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世道艰难我事务繁多,职位虽小也渴望贤才。
不论路途多遥远,云山美景都在眼前。
樟亭位于潮水交汇之地,周围已然是越地的人烟。

注释

时难:世道艰难。
自多务:自己事务繁多。
职小:职位低微。
亦:也。
求贤:寻求贤能之人。
道路:路途。
无辞远:不辞路途遥远。
云山:高山峻岭。
并:一起。
在前:就在眼前。
樟亭:一处亭子。
待潮处:潮水涨落的地方。
越人:古代越地的人。
烟:人烟,村落。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皇甫冉创作的《送薛判官之越》,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和美好祝愿。

“时难自多务,职小亦求贤。” 这两句是说在困难的时候,自己虽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处理,但即使职位不高,也仍然希望能够寻找到有才能的人。这里诗人可能在表达对薛判官的期望和赞赏。

“道路无辞远,云山并在前。” 这两句描绘了出发时的景象,无需多言,只是路途遥远,而眼前的却是一片云雾缭绕的山峦。诗人通过这种描写,传达了离别之情和对未来旅程的期待。

“樟亭待潮处,已是越人烟。” 这两句则是说在樟亭这个地方等待着潮汐变化,而那里已经充满了越地的人家气息。这里“樟亭”作为一个具体的地名,让诗歌的情境更加生动,也暗示了薛判官即将到达的目的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人的期许,表现出了送别时的复杂情感。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简洁有力,是一首颇具意境的古典诗篇。

收录诗词(228)

皇甫冉(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著名诗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 字:茂政
  • 籍贯:润州(今镇江)丹阳
  • 生卒年:公元717年

相关古诗词

送魏中丞还河北

宁知贵公子,本是鲁诸生。

上国风尘旧,中司印绶荣。

辛勤戎旅事,雪下护羌营。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寄刘方平

十年不出蹊林中,一朝结束甘从戎。

严子持竿心寂历,寥落荒篱遮旧宅。

终日碧湍声自喧,暮秋黄菊花谁摘。

每望南峰如对君,昨来不见多黄云。

石径幽人何所在,玉泉疏钟时独闻。

与君从来同语默,岂是悠悠但相识。

天畔三秋空复情,袖中一字无由得。

世人易合复易离,故交弃置求新知。

叹息青青长不改,岁寒霜雪贞松枝。

形式: 古风

寄刘方平

坐忆山中人,穷栖事南亩。

烟霞相亲外,墟落今何有。

潘郎作赋年,陶令辞官后。

达生遗自适,良愿固无负。

田取颍水流,树入阳城口。

岁暮忧思盈,离居不堪久。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寄高云

南徐风日好,怅望毗陵道。

毗陵有故人,一见恨无因。

独恋青山久,唯令白发新。

每嫌持手板,时见著头巾。

烟景临寒食,农桑接仲春。

家贫仍嗜酒,生事今何有。

芳草遍江南,劳心忆携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