祗命许昌自郊居移就公馆秋日寄茅山高拾遗

一笛迎风万叶飞,强携刀笔换荷衣。

潮寒水国秋砧早,月暗山城夜漏稀。

岩响远闻樵客过,浦深遥送钓童归。

中年未识从军乐,虚近三茅望少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一笛清音随风起,万千落叶随之舞动,我勉强带着文具换上渔夫的衣服。
潮水带来的寒意预示着秋天的来临,水乡的捣衣声早早响起,月色朦胧,山城夜晚的更鼓声稀疏。
山岩回荡的声响远远传来,是樵夫走过,深水边的远处,能听到钓鱼孩童归来的呼唤。
到了中年我才体会到从军的乐趣,空自靠近三茅山,期盼能见到那微弱的星辰——少微星,象征着希望。

注释

笛:笛子。
风:风。
万叶:万千落叶。
潮寒:潮水带来的寒冷。
秋砧:秋天的捣衣声。
月暗:月色昏暗。
山城:山中的城市。
岩响:山岩的回声。
樵客:樵夫。
浦深:水边深处。
钓童:钓鱼的孩子。
中年:中年时期。
从军乐:从军的经历。
三茅:三茅山。
少微:星宿名,象征希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野风光和诗人内心世界的图景。开篇“一笛迎风万叶飞”,以笛声比喻诗人志向高远,仿佛在秋风中吹奏着自由自在的旋律,万叶随之摇曳,象征着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如同落叶一般飘零。紧接着“强携刀笔换荷衣”,则显示了诗人对文艺创作的执着与热爱,将自己的笔墨比喻为武器,以迎接生活中的挑战。

“潮寒水国秋砧早,月暗山城夜漏稀”两句描绘出秋天的清冷气氛和时间的流逝。潮水带来的凉意与秋季特有的砧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萧瑟肃杀的氛围。而夜晚的月色昏暗,时光如同漏刻一般缓慢地流淌,增添了一种静谧和寂寞。

“岩响远闻樵客过,浦深遥送钓童归”两句则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山石间传来的声音,让人联想到远方的樵夫经过,而河湾之深,更是让人遐想着渔童归家的场景。

最后,“中年未识从军乐,虚近三茅望少微”则流露出诗人的哀愁与自嘲。中年时才开始体会到戎马生涯的艰辛,而自己曾经在茅山附近居住,却对星辰少微(即北斗七星之一)所在的方向有着无限向往,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迷惘和对过去的回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内心世界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513)

许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字:用晦(一作仲晦)
  • 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
  • 生卒年:约791~约858

相关古诗词

神女祠

停车祀圣女,凉叶下阴风。

龙气石床湿,鸟声山庙空。

长眉留桂绿,丹脸寄莲红。

莫学阳台畔,朝云暮雨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秋夕有怀

念远坐西阁,华池涵月凉。

书回秋欲尽,酒醒夜初长。

露白莲衣浅,风清蕙带香。

前年此佳景,兰棹醉横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秋日

有计自安业,秋风罢苦吟。

买山兼种竹,对客更弹琴。

烟起药园晚,杵声松院深。

闲眠得真性,惆怅旧时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秋日众哲馆对竹

萧萧凌雪霜,浓翠异三湘。

疏影月移壁,寒声风满堂。

捲帘秋更早,高枕夜偏长。

忽忆秦溪路,万竿今正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