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万古知心只老天,英雄堪恨复堪怜。
如公更缓须臾死,此虏安能八十年。
漠漠凝尘空偃月,堂堂遗像在凌烟。
早知埋骨西湖路,学取鸱夷理钓船。
这首诗是叶绍翁在宋代创作的,名为《题鄂王墓》。从艺术构成上看,这是一首哀悼古英雄、反思历史的挽歌。
"万古知心只老天,英雄堪恨复堪怜。" 这两句开篇便展现了诗人对古代英雄英年早逝的无限感慨和悲凉之情。"万古"指的是悠久的历史长河,而"知心"则暗示着时间流转中少有能够理解英雄内心世界的人。"老天"象征着不变的自然法则与岁月的无情流逝,形成鲜明对比。
接下来的"如公更缓须臾死,此虏安能八十年。" 抒述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英年早逝的无奈以及时间带给人们的不平等待遇。这里的"此虏"指的是鄂王墓中的人,"安能"表达了一种对长寿的渴望,而这种渴望在现实面前显得尤为奢侈。
"漠漠凝尘空偃月,堂堂遗像在凌烟。" 这两句描绘了鄂王墓地荒凉、月光下的景象,以及英雄遗像被时光湮没的场景。"漠漠"形容的是大气层中的尘埃,"凝尘"则暗示着时间的沉淀和历史的厚重;"偃月"强调了墓地的孤寂与静谧。而"堂堂遗像在凌烟"则是对英雄不朽事迹的一种象征性表达,尽管实体已被烟雾缭绕,但精神永存。
最后两句"早知埋骨西湖路,学取鸱夷理钓船。" 展示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最终归宿的预见,以及对他们智慧和勇气的赞美。这里的"早知"表达了一种宿命论,即英雄生前便知自己的结局;"埋骨西湖路"则是具体的地理描写,强调了鄂王墓地之偏远与寂静。而"学取鸱夷理钓船"中的"鸱夷"是一种古代的渔夫,以其智慧和勇敢著称,诗人通过这种隐喻表达了对英雄品格的向往和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深沉、苍凉的笔触,抒写了诗人对于历史英雄生死与时光无情流逝的一种哀思,同时也彰显了作者对英烈之士不朽精神的崇敬。
不详
南宋中期诗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夏老虫声切,晨兴草气香。买瓜依绿树,出水?青秧。
船聚知村近,牛闲觉昼长。
双凫莲叶荡,无雨故生凉。
夷甫诸人者,龟趺已故丘。
但能挥玉麈,不解冠兜鍪。
正朔从江左,经营仅石头。
中原虽可望,不忍上层楼。
醉薄荷,扑蝉蛾。主人家,奈鼠何。
清时天上诏书稀,曲水从游许布衣。
插羽满浮寒食酒,倚栏同忆故山薇。
碧桃绕观春风静,柔橹摇汀夕照微。
慨想兰亭如昨日,沙鸥飞下钓鱼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