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公车待诏赴长安,客里新正阻旧欢。
迟日未能销野雪,晴花偏自犯江寒。
东溟道路通秦塞,北阙威仪识汉官。
共许郤诜工射策,恩荣请向一枝看。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即将启程前往长安参加科举考试的场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物心理的刻画,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之情。
"公车待诏赴长安,客里新正阻旧欢"两句写出了官员乘坐公共马车准备前往长安,但因年关将近而留恋旧地,难以割舍与朋友的往日欢聚。这里的“公车”指的是官府提供给官员使用的交通工具,“待诏”意味着等待皇帝的命令或是朝廷的召唤。
"迟日未能销野雪,晴花偏自犯江寒"这两句则描绘了自然景色。春天到来时,阳光并没有完全融化大地上的积雪,而鲜艳的花朵却在清冷的江风中盛开,这不仅形象地表达了季节变化的复杂性,也暗示了人心中的矛盾与无奈。
"东溟道路通秦塞,北阙威仪识汉官"两句写出了前往长安的路途。诗人提到“东溟”可能指的是从东方前往长安的方向,而“秦塞”则是古代秦国边境处的关隘,这里象征着通往京城的道路。而“北阙威仪识汉官”则表现了对权威与官方礼仪的认知,"北阙"通常指的是皇宫或朝廷,“汉官”则是对古代汉朝官员的称呼。
最后两句“共许郤诜工射策,恩荣请向一枝看”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参加科举考试的鼓励与期望。"共许"可能指的是一起学习或许下承诺,而“郤诜”则是古代著名的弓箭高手,这里比喻为精通策略和技艺。“恩荣请向一枝看”则表达了希望朋友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得到朝廷的恩惠与荣耀,同时也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人物内心活动的刻画,展现了一种离别之情和祝愿之意,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送别诗。
不详
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著名诗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由来山水客,复道向新安。
半是乘潮便,全非行路难。
晨装林月在,野饭浦沙寒。
严子千年后,何人钓旧滩。
列郡专城分国忧,彤幨皂盖古诸侯。
仲华遇主年犹少,公瑾论兵位已酬。
草色青青宜建隼,蝉声处处杂鸣驺。
千里相思如可见,淮南木落早惊秋。
故垒烟尘后,新军河塞间。
金貂宠汉将,玉节度萧关。
澶漫沙中雪,依稀汉口山。
人知窦车骑,计日勒铭还。
不向新安去,那知江路长。
猿声比庐霍,水色胜潇湘。
驿树收残雨,渔家带夕阳。
何须愁旅泊,使者有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