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公饮海棠下因赋韦陶体二首(其一)

相与饮花下,饮极人自歌。

有酒不共尽,奈此春光何。

翻愁白日短,勿厌红树多。

树多尚云可,红落无停柯。

万象悬悲端,归卧山之阿。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翻译

我们一起在花下饮酒,喝到尽兴时,人们自然会唱歌。
有酒却不能共享至尽,这美好的春光该如何打发呢?
反而担心白天太短暂,不要厌烦红树太多。
树多尚且觉得可以,但红花落下后就没有停止的时候。
万物都似乎挂满了悲伤,我只能回到山中静卧。

注释

相与:一起。
饮:饮酒。
花下:花丛之下。
极:尽兴。
自:自然。
歌:唱歌。
共尽:共享至尽。
翻愁:反而忧虑。
白日短:白天短暂。
厌:厌烦。
红树多:红树众多。
尚:尚且。
云:犹如。
无停柯:没有停止的树枝。
万象:万物。
悲端:悲伤。
归卧:回去躺下。
山之阿:山的深处。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饮宴乐趣与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之作。诗人通过花下饮酒的欢聚场景,抒发了对美好时光不能永恒的无奈情怀。

"相与饮花下,饮极人自歌"两句描绘了一幅春日宴饮图景,人们在鲜花盛开之下尽情畅饮,直至酩酊大醉,自自然然地高声歌唱。这里的“花”可能是海棠或其他春天开放的花卉,象征着春意盎然和生机勃发。

"有酒不共尽,奈此春光何"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而不能共享的无奈。酒能助兴,但即使是饮酒也无法留住不断流逝的春光。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时间易逝、难以把握的感慨。

"翻愁白日短,勿厌红树多"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失的忧虑。白昼之短,意指白天的时间过得很快,春日的阳光似乎特别宝贵;而“勿厌红树多”则是劝慰之语,尽管花开繁盛,但不应有满足感,因为时光不会因物象的丰富而停滞。

"树多尚云可,红落无停柯"两句则转向自然景观。即使花开得再多,也终将随风飘散,无法永恒;“红落无停柯”则是对春意易逝的感叹,花瓣纷纷,犹如不停歇的滚珠。

"万象悬悲端,归卧山之阿"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界中万物生长、盛衰更替时所产生的情感。万象,即宇宙间一切景象,都带着一丝哀愁;而“归卧山之阿”则是将这种悲凉的心情寄托于大自然,寻求心灵的平静与安顿。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饮宴生活的描写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人生哲思。

收录诗词(159)

员兴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梦邴徵君

我梦穷跻攀,滑滑泥掩胯。

我自摩天岭,而转风木榭。

有客冠甚峨,见之惊已乍。

邴姓原其名,风流蔑曹谢。

宾我复坐我,丰草殊可藉。

英言有深吐,微论亦高驾。

与原阔千祀,待我仍管华。

斯人竟天游,神尻不暂卸。

愿言赴汗漫,同予观物化。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菜食

员子一寒世无有,爱簇生盘如爱酒。

菠薐铁甲几戟唇,老苋绯裳公染口。

骈头攒玉春试笋,掐指探金暮翻韭。

达官堂馔化沟坑,我诵菜君人解否。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游九顶清音亭次宇文子重韵

君不见昔贤声名渺云边,追慕茫茫千百载。

东山遗墨不尘埃,南海碑辞尚光彩。

是公胸怀冰镜清,当时玉署厌残更。

惟馀清梦到古寺,因为亭宇加修名。

亭边古洞可治易,何必竹溪师六逸。

清音不断山不磨,人间衮衮成今昔。

往日中都朋党兴,贤者皆思御李膺。

元祐谏纸今最重,此亭返不蒙知音。

我闻胶西黄楼宾主列,赋就价喧君弟辙。

彼楼虽已陷幽都,名号犹为人记别。

形式: 古风

游汉嘉明月湖次宇文子重韵

君不见天台贺季真,鉴湖一曲光泠泠。

又不见钱塘林处士,西湖千载成高名。

千顷菰蒲抹岸白,几树寒梅疏影横。

呼吸湖光映湖绿,两公便谓得此生。

吾僚胸次本丘壑,中有林贺之高情。

银盘夜色清镜动,便欲邀汝成三人。

旋喜叵罗金在眼,肯议仙桂来无根。

前时六浊皆运出,招此不夜归重城。

未蒙濡沫到恶客,先苦诗句来缤纷。

思君对洗同一静,大胜狂歌归四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