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李贤的《和陶诗·咏贫士七首(其三)》以古代贤士伯牙和子期的典故,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感慨。首句“伯牙古贤士”点出诗人对高洁人格的向往,接着“孤琴”象征其孤独却坚守的情操。子期的出现,象征着知音的理解,但“千载下斯人安可寻”,暗示了这种知己关系的稀缺。
“浊醪谁与共,偶尔成独斟”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即使有酒,也无人共享,只能独自品味。诗人又借伯夷、叔齐的典故,表达对清高节操的敬仰,“夷齐去云久,清风良足钦”,表明他决心坚守自己的贫困生活,保持内心的清廉。
最后两句“我今知所归,安此固穷心”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明白了自己的归宿,甘愿在困厄中坚守,保持那份固守清贫的决心。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现实境遇的淡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