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诗.咏贫士七首(其三)

伯牙古贤士,高情寄孤琴。

子期匪常流,听之乃知音。

寥寥千载下,斯人安可寻。

浊醪谁与共,偶尔成独斟。

夷齐去云久,清风良足钦。

我今知所归,安此固穷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这首明代李贤的《和陶诗·咏贫士七首(其三)》以古代贤士伯牙和子期的典故,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感慨。首句“伯牙古贤士”点出诗人对高洁人格的向往,接着“孤琴”象征其孤独却坚守的情操。子期的出现,象征着知音的理解,但“千载下斯人安可寻”,暗示了这种知己关系的稀缺。

“浊醪谁与共,偶尔成独斟”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即使有酒,也无人共享,只能独自品味。诗人又借伯夷、叔齐的典故,表达对清高节操的敬仰,“夷齐去云久,清风良足钦”,表明他决心坚守自己的贫困生活,保持内心的清廉。

最后两句“我今知所归,安此固穷心”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明白了自己的归宿,甘愿在困厄中坚守,保持那份固守清贫的决心。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现实境遇的淡然态度。

收录诗词(326)

李贤(原德)(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陶诗.咏贫士七首(其四)

百步见秋毫,自昔称离娄。

未能若斯人,夙志那得酬。

酬志岂在目,心明万物周。

万物各有托,贫穷复何忧。

黔娄没已久,举世无与俦。

九原如可作,吾心安所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和陶诗.咏贫士七首(其五)

中心嗜编简,外物非所干。

家贫欣有子,身轻喜无官。

咏彼伐檀什,不能安素餐。

所以辞禄归,甘此饥与寒。

仁义存我心,长有好容颜。

富贵如浮云,悠悠讵相关。

形式: 古风

和陶诗.咏贫士七首(其六)

人间利名场,纷纷如转蓬。

卓哉张仲蔚,身窘文则工。

闭户绝交往,相知独刘龚。

清谈夜忘寐,志意欣与同。

道腴有深味,何暇论穷通。

坚此平生好,旦夕期相从。

形式: 古风

和陶诗.咏贫士七首(其七)

昔闻徐孺子,高风擅南州。

岂无倜傥士,邈焉无前俦。

所以陈蕃榻,不肯下凡流。

当时有高识,深为苍生忧。

亦欲回狂澜,斯志竟难酬。

吾生千载后,徒兹慕前脩。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