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怀

寓心身体中,寓性方寸内。

此身是外物,何足苦忧爱。

况有假饰者,华簪及高盖。

此又疏于身,复在外物外。

操之多惴慄,失之又悲悔。

乃知名与器,得丧俱为害。

颓然环堵客,萝蕙为巾带。

自得此道来,身穷心甚泰。

形式: 古风

翻译

心灵寄寓在身体之中,本性藏于方寸之间。
这身体如同外在之物,不值得过分忧虑和珍爱。
更何况那些装饰之物,如华美的簪子和高大的车盖。
这些更是远离本体,更在身体之外的东西。
执着于它们常使人忐忑不安,失去后又会悲伤懊悔。
于是明白名利与外物,得到失去都是祸害。
我这颓然的居士,以藤萝蕙草为巾带。
自从领悟这个道理以来,虽然生活困窘但内心十分安泰。

注释

寓心:寄托心灵。
方寸:指内心或心胸。
外物:指身外之物,非必需品。
华簪:华丽的簪子,象征地位或财富。
高盖:高大的车盖,古代贵族出行的仪仗。
疏于身:与身体疏远,指不是身体本身的东西。
操之多惴慄:对这些东西过于在意,常感到焦虑不安。
得丧:得失。
环堵客:形容生活简陋,环堵萧然。
萝蕙:两种植物,这里借指朴素的生活。
巾带:头巾和腰带,代指服饰。

鉴赏

这首诗是白居易的《遣怀》,体现了诗人对于物欲和名利的超脱态度。开篇“寓心身体中,寓性方寸内”表达了对内心世界的珍视与自我安顿,“此身是外物,何足苦忧爱”则明示了对于肉体之躯的超然与不执着。

“况有假饰者,华簪及高盖。 此又疏于身,复在外物外。”这些句子描绘了一种对外表装饰和追求虚荣的批判态度,认为这些都不是真实自我的一部分,而是更远离内心的事物。

“操之多惴慄,失之又悲悔。乃知名与器,得丧俱为害。”诗人通过这几句表达了对于功名利禄的得失之感,不论是追求还是失去,都会带来内心的忧虑和后悔,从而领悟到这些外在事物无论获得或失去,对于个体都是有害的。

“颓然环堵客,萝蕙为巾带。”这里的意象充满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逃离愿望,用草木代指自己,表达了一种隐居自适的情怀。

结尾的“自得此道来,身穷心甚泰”则是对整个超脱过程的一种总结和肯定,表明了在找到这种生活哲学之后,即使物质上贫困,但内心却获得了极大的平静与满足。这首诗通过诗人的个人体验和情感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遣怀

乐往必悲生,泰来由否极。

谁言此数然,吾道何终塞。

尝求詹尹卜,拂龟竟默默。

亦曾仰问天,天但苍苍色。

自兹唯委命,名利心双息。

近日转安闲,乡园亦休忆。

回看世间苦,苦在求不得。

我今无所求,庶离忧悲域。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酬元九对新栽竹有怀见寄

昔我十年前,与君始相识。

曾将秋竹竿,比君孤且直。

中心一以合,外事纷无极。

共保秋竹心,风霜侵不得。

始嫌梧桐树,秋至先改色。

不爱杨柳枝,春来软无力。

怜君别我后,见竹长相忆。

长欲在眼前,故栽庭户侧。

分首今何处,君南我在北。

吟我赠君诗,对之心恻恻。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酬牛相公宫城早秋寓言见示兼呈梦得

七月中气后,金与火交争。

一闻白雪唱,暑退清风生。

碧树未摇落,寒蝉始悲鸣。

夜凉枕簟滑,秋燥衣巾轻。

疏受老慵出,刘桢疾未平。

何人伴公醉,新月上宫城。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酬令狐留守尚书见赠十韵

长庆清风在,夔龙燮理馀。

太和膏雨降,周邵保釐初。

嵩少当宫署,伊瀍入禁渠。

晓关开玉兔,夕钥纳银鱼。

旧眷怜移疾,新吟念索居。

离声双白鹂,行色一篮舆。

罢免无馀俸,休闲有敝庐。

慵于嵇叔夜,渴似马相如。

酒每蒙酤我,诗尝许起予。

洛中归计定,一半为尚书。

形式: 古风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