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其一)

去岁迎春楼上月,正是西窗,夜凉时节。

玉人贪睡坠钗云,粉消妆薄见天真。

人非风月长依旧,破镜尘筝,一梦经年瘦。

今宵帘幕飏花阴,空馀枕泪独伤心。

形式: 词牌: 忆江南

翻译

去年春天在楼台上赏月,那时正是西窗下,夜晚凉爽的时候。
美人沉睡,金钗滑落如云般的秀发,淡妆褪去,显露出她纯真的容颜。
人与风景不能永远保持当初的模样,如同破碎的镜子和蒙尘的筝,一梦醒来已过多年,身形消瘦。
今夜窗帘飘动着花影,只有我独自一人,枕着泪水,满心伤悲。

注释

去岁:去年。
迎春:迎接春天。
楼上月:楼台上的月亮。
玉人:美丽的女子。
贪睡:沉睡。
坠钗云:金钗滑落,形容头发散乱。
粉消妆薄:妆容淡去,形容面容憔悴。
见天真:展现出自然纯真的样子。
人非风月:人与景物已变。
破镜尘筝:破镜比喻分离,尘筝指筝久未弹,象征时光流逝。
一梦经年瘦:一梦之间,时间已过多年,人也因思念而消瘦。
今宵:今夜。
帘幕:窗帘。
飏花阴:花影摇曳。
空馀:只剩下。
独伤心:独自伤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现在孤独凄凉心境之间的强烈反差。开篇“去岁迎春楼上月,正是西窗,夜凉时节”便设定了一种静谧而又不无哀伤的情景,让人联想到过往美好的时光和空间。

接下来的“玉人贪睡坠钗云,粉消妆薄见天真”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清凉夜晚依旧沉浸于梦中的场景。这里的“玉人”指的是那个女子,而“坠钗云”则是她的发髻散乱如同浮动的云朵,既形象地表达了她的睡态,也隐含着对这份宁静与美好的赞叹。

然而,“粉消妆薄见天真”一句却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这不仅是因为化妆后的女子在清晨显得更为素净,更重要的是,这里的“粉消”暗示了一种时间流逝和美好事物易逝的感伤。

诗人随后写道:“人非风月长依旧,破镜尘筝,一梦经年瘦。”这里,“人非风月长依旧”表达了人与自然界中永恒不变的“风月”相比,是多么的渺小和易逝。接着,“破镜尘筝”则是一个强烈的意象,暗示着岁月的流逝让一切美好都变得支离破碎。而“一梦经年瘦”则是对往昔美梦已经随风而去的无奈感受。

最后两句,“今宵帘幕飏花阴,空馀枕泪独伤心。”诗人描述了现在的孤寂夜晚,窗外花影朦胧,而自己则是独自在月光下流泪。这里的“帘幕”、“花阴”都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略带哀愁的情境。

整首诗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美好记忆的深深怀念,以及面对现实孤独与凄凉时的心灵创痛。

收录诗词(97)

冯延巳(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

  • 字:正中
  • 籍贯: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
  • 生卒年:903--960

相关古诗词

忆江南(其二)

今日相逢花未发,正是去年,别离时节。

东风次第有花开,恁时须约却重来。

重来不怕花堪折,秪恐明年花发人离别。

别离若向百花时,东风弹泪有谁知。

形式: 词牌: 忆江南

长相思

红满枝,绿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闲庭花影移。

忆归期,数归期,梦见虽多相见稀,相逢知几时。

形式: 词牌: 长相思

归自谣(其一)

何处笛。深夜梦回情脉脉。竹风檐雨寒窗隔。

离人几岁无消息。今头白。不眠特地重相忆。

形式: 词牌: 归自谣

归自谣(其二)

春艳艳。江上晚山三四点。柳丝如剪花如染。

香闺寂寂门半掩。愁眉敛。泪珠滴破胭脂脸。

形式: 词牌: 归自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