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金山寺同陈隆之太史陈来源外翰分得江字

词客招携谒上方,胜游宁觉滞他邦。

鼋鼍傍岸窥禅语,云雾当空护法幢。

海上仙山无弱水,人间倒景有长江。

应知河朔非吾辈,良夜何劳引玉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游览金山寺时的壮丽景象与深刻感悟。首联“词客招携谒上方,胜游宁觉滞他邦”开篇即点明了诗人与友人一同前往金山寺游览的情景,表达了对此次胜游的期待与满足,仿佛置身于他乡胜地,却能感受到超凡脱俗的宁静与美好。

颔联“鼋鼍傍岸窥禅语,云雾当空护法幢”运用生动的自然意象,将鼋鼍(一种类似鳄鱼的动物)拟人化,它们似乎在岸边聆听禅语,而云雾则如同守护佛法的幢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庄严的氛围。这一联通过自然与宗教元素的结合,展现了金山寺独特的灵性与神圣感。

颈联“海上仙山无弱水,人间倒景有长江”进一步拓展了想象空间,将金山寺所在的长江比作人间的仙山,弱水则是虚幻的象征,强调了金山寺作为精神寄托之地的独特地位。同时,长江倒映的景象也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和层次感,使读者仿佛能看到金山寺倒映在长江水面上的美丽景象。

尾联“应知河朔非吾辈,良夜何劳引玉釭”则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身份与追求的反思。他认为像河朔(古代地区名,此处泛指世俗之人)那样的生活并非适合他们这样的文人雅士,因此在美好的夜晚,无需刻意点亮灯盏,因为内心的光明已足够照亮前行的道路。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对高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金山寺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对宗教精神的感悟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佳作。

收录诗词(118)

陈吾德(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登淮上楼席间赠别施于我员外

登楼共酌杯中酒,旅次那堪怆别筵。

樗质自应明主弃,绨袍长得故人怜。

江城雨过青山外,水国寒山白雁前。

醉引斗牛看紫气,不知龙剑聚何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得报削籍放归书怀

海上田园归去来,片帆风送大河隈。

白头好向吟边过,玄草今从静里栽。

随处风尘难浪迹,浩歌天地一登台。

黄云紫水春无恙,想像茅堂花正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苏门观泉源

苏门形胜太行来,千里河源一鉴开。

星宿乍疑浮瀚海,蛟龙时见起春雷。

转输东北天津会,襟带西南地轴回。

十载卫城曾驻马,独怜华发始登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登九山

天遣灵山拥卫源,万山罗列此山尊。

丹梯百转烟霞并,石阙双开虎豹蹲。

春色渐看回大地,冻云犹自护禅门。

太行望处青霄断,好是庾关入梦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