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文字出自唐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杂诗十二首》之中的最后一首。诗中通过对山崖、童子等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世界的独特感悟。
“袅袅松摽崖,婉娈柔童子。”这里,“袅袅”形容松树随风摇曳之状,给人以轻盈、柔软之感。"婉娈"一词则用来描绘童子的举止,显得文静而不失活泼。通过这两句,诗人传达了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情寄托。
“年始三五间,乔柯何可倚?”这一句中,“三五”指的是十五岁左右的少年时期,这个年龄正是青春萌动之际。"乔柯"意指坚硬不直的树枝或木头。在这里,诗人似乎在询问,在这个年纪,是否能够找到一个可以依靠、倾心交托的对象。
“养色含津气,粲然有心理。”这里,“养色”是说保持美好的容颜,而“含津气”则表现了一种生机勃勃的生态状态。"粲然"形容一种清新脱俗之感,而“有心里”则暗示诗人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愫或思考。
整体来看,这段诗以其独特的意象和语言风格,展现了陶渊明对自然的情感投射以及他个人对于人生、成长等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