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

汉武天台切绛河,半涵非雾郁嵯峨。

桑田欲看他年变,瓠子先成此日歌。

夏鼎几迁空象物,秦桥未就已沉波。

相如作赋徒能讽,却助飘飘逸气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汉武帝修建的天台切断了天河,天台总是含云吐雾,郁郁纷纷,犹如紫气护绕的仙家灵山。
他想像麻姑一样不老,笑看沧海桑田的变化,可是愿望没有实现瓠子口就决堤了,天台求仙成了梦想。
得到失传多年的夏鼎却不再重视霸业,想效仿秦始皇求仙,却和他修石桥一样未建成就沉没大海无法实现。
司马相如作了《大人赋》讽谏来汉武帝,却没有起到效果,徒为天台增加了飘渺的神韵。

注释

汉武:指西汉时期汉武帝。
天台:敬巫祀神的高台,此处指通天台。
绛河:即银河。
又称天河、天汉。
嵯峨:形容山高的样子,这里是形容宫殿之高。
瓠子:即河南濮阳瓠子口,曾经黄河决堤处。
夏鼎:即大禹所铸的九鼎,象征九州一统。
秦桥:指秦始皇曾筑跨海求仙的石桥。
相如作赋:相如,司马相如,曾作《大人赋》献于汉武帝。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筠的作品,从其内容和风格来看,颇有对古代历史事件的回顾与自我情感的抒发。

“汉武高台切绛河”一句直接点出了汉武帝时期的一处宏伟建筑,这里以此作为开篇,既展示了诗人胸怀壮志,也映射出对过去辉煌历史的向往。接着,“半涵非雾郁嵯峨”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通过“半涵”的字眼传达出一种既包含又不完全是的复杂情感。

“桑田欲看他年变”引出了诗人对时间流转和历史变迁的感慨,而“瓠子先成此日歌”则表明诗人在这种历史沉思中,激发了创作的灵感,写下了这首诗。

“夏鼎几迁空象物”这一句则是对古代文物的一种描绘,通过对古代器物的提及,进一步渲染出一种历史沧桑之感。紧接着,“秦桥未就已沉波”一句,则是对历史遗迹的另一番描写,既有对过去建筑宏伟的赞叹,也有对其今不复存在的感慨。

“相如作赋徒能讽”中的“相如”,指的是战国时期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以此自比,表明诗人自己也在尝试创作类似于古代辞赋的作品,但仅限于能够诵读和理解。最后,“却助飘飘逸气多”则是说尽管如此,这种创作活动本身就给了诗人很多灵感和满足,增添了一份超脱俗世的心境。

综上所述,此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辉煌文化的怀念,以及在这种情感基础上的自我创作与心灵升华。

收录诗词(130)

刘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真宗咸平元年进士。杨亿试选人校太清楼书,擢第一,以大理评事为秘阁校理,预修图经及《册府元龟》。真宗、仁宗两朝,屡知制诰及知贡举,预修国史。尝拒草丁谓复相位制。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兼龙图阁直学士,终知庐州。工诗,与杨亿时号“杨刘”。与杨亿、钱惟演等合编《西昆酬唱集》,后世称“西昆体”。有《刑法叙略》、《册府应言》、《玉堂集》等

  • 字:子仪
  • 籍贯:宋大名
  • 生卒年:971—1031

相关古诗词

立夏奉祀太一宫

舜柏森森拂绛霄,薰风瑟瑟动云璈。

琳房遍设沉榆席,金檠齐燃绿桂膏。

秘册十行开凤检,灵辉三烛驻霓旄。

香飘员峤空歌歇,北斗阑干月殿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休沐端居有怀希圣少卿学士

䡾䡾风檐乳燕翔,浴兰衣绤簟流黄。

云容倏变千峰险,草色相沿百带长。

旋制紫荷供橐笔,暗移神蔡忍支床。

思君祇欲倾家酿,待警同谁赋柏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再赋七言

纫兰为佩桂为舟,北渚云飞发棹讴。

已有万丝能结怨,不须千盖强障羞。

金堤勃窣谁同上,翠帟缤纷客自留。

欲选浣纱倾敌国,越王更起近江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刘校理属疾

抚枕凄然掩北轩,汉庭谁问马文园。

风檐鸱啸厨烟绝,月树乌惊药杵喧。

戏习五禽成妙术,学亏一篑阻微言。

不因九奏清尘耳,天露应迷简子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