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神秘的山岩景象。首句“古岩苔闭冷侵扉”以“古岩”为背景,暗示了岩石的古老与沧桑,“苔闭”则形象地描绘了苔藓覆盖的情景,仿佛自然界的绿色屏障。“冷侵扉”则通过“冷”字,渲染出一种清冷、幽静的氛围,仿佛连门扉都浸染了这份清凉。
接着,“飞者惊危走者迷”两句,将视角转向了山岩上的生物。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一方面描述了飞禽在面对悬崖峭壁时的惊恐,另一方面则描绘了行走在山间的小动物因环境复杂而迷失方向的情景。这两句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动态感,也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
后两句“夜深寒热汀洲火,失晓渔家辄自疑”,则将视线从山岩转至水边。夜晚的寒冷与白天的炎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汀洲火”可能是指夜晚渔民点燃的篝火,既温暖了归途,也照亮了前行的道路。然而,当清晨来临时,渔家可能会因为夜间的篝火而产生疑惑,是否真的需要如此依赖火光。这不仅体现了自然环境的多变,也暗含了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自我怀疑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自然界中的一幕幕场景,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