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筠

西津渡口唐朝寺,到眼潇湘餍饫看。

谁遣松声环坐榻,更令岳色堕栏干。

君如鸟倦今知返,我与鸥盟久已寒。

想见若耶溪上路,正尝卢橘带甘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僧人归筠的情景,充满了禅意和自然之美。首句“西津渡口唐朝寺”,点明了地点和历史背景,西津渡口旁的唐朝古寺,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历史的厚重感。接着,“到眼潇湘餍饫看”一句,以“潇湘”象征着广阔无垠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饱览和满足之情。

“谁遣松声环坐榻,更令岳色堕栏干。”这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松声和岳色赋予了生命,仿佛它们主动围绕在僧人的周围,甚至跨越栏杆,与人亲近,营造出一种和谐共生的氛围。这种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僧人归隐生活的向往。

“君如鸟倦今知返,我与鸥盟久已寒。”这两句诗中,诗人以“鸟倦知返”比喻僧人归隐的心境,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渴望。而“我与鸥盟久已寒”则暗示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厚情感,以及对过去与自然亲密关系的怀念。

最后,“想见若耶溪上路,正尝卢橘带甘酸。”诗人想象着僧人归途中的景象,若耶溪边,品尝着带有甘甜酸涩的卢橘,既是对僧人旅途的祝福,也是对自然生活的一种美好期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联想,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僧人归隐生活的理解和尊重。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宿临川禅居寺书方丈壁

雨过沙村系客船,行间楼殿带晴烟。

夜深霜月凉于水,门外云涛远际天。

禾稻丰登如弃土,菱莲甘美不论钱。

好峰不住犹行役,匆忆钟山掬涧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朱世英守临川新开轩而轩有槐高数尺因名之作此

圣朝贤佐蔚如林,天独于君著意深。

喜气欲传黄阁信,夏窗先露绿槐阴。

望云匆起怀亲念,隐几难忘济世心。

他日此轩成故事,壁间应载野僧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世英梅轩

平生忠孝两难忘,乞得邻州近故乡。

清白夜晴千里月,肃严秋迥一天霜。

数行径彻临清晓,半印香消倚夕阳。

记取东轩谈笑处,庭梅他日似甘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送琳上人

髯琳身小胆崔嵬,严冷中藏热肺怀。

京洛归来尝自说,湘山游遍与谁偕。

解将骨董藏涪叟,又负籚篅访了斋。

更说开春南岳去,要寻浯水看磨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