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伯渊

送去临岐别绪长,少留吹帽醉重阳。

秦淮倚棹秋听雨,易水驱车晓度霜。

吴祐肯成青竹简,谢玄不佩紫罗囊。

熟知二父才名盛,素业承家未易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何致中的《送赵伯渊》充满了离别的哀愁与对友人的深情厚谊。首句“送去临岐别绪长”,以“岐”字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同时“别绪长”三个字直接描绘出离别时内心的绵长愁绪,为整首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接着,“少留吹帽醉重阳”一句,通过“吹帽”这一典故,形象地描绘了朋友在重阳佳节稍作停留,共饮美酒的情景,既展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也暗示了短暂相聚后的离别。这里的“少留”二字,既是对相聚时光的珍惜,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分别。

“秦淮倚棹秋听雨,易水驱车晓度霜”两句,运用了两个历史典故,将送别的场景与历史情境巧妙结合。秦淮河畔的秋雨,易水边的晨霜,不仅渲染了离别的凄凉氛围,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未来旅程的关切和祝愿。

“吴祐肯成青竹简,谢玄不佩紫罗囊”两句,通过引用吴祐和谢玄的故事,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赏以及对其未来的期许。吴祐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学者,以精通经学著称;谢玄则是东晋时期的名将,以军事才能闻名。这两句诗暗示了赵伯渊不仅才华横溢,还具有卓越的才能和远大的前程。

最后,“熟知二父才名盛,素业承家未易量”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赵伯渊及其家族深厚文化底蕴的认同与敬佩。这里的“二父”可能指的是赵伯渊的先辈,强调了其家族的优良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寄寓了对赵伯渊能够继承并发扬光大这份家业的期待。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离别的不舍,也有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收录诗词(5)

何致中(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 字:鹤龄
  • 号:华阳山人
  • 籍贯:宛陵

相关古诗词

送马彦卿

相逢一笑即相忘,况是黉宫六月凉。

解榻正依松桂影,分书共挹芰荷香。

阑干钟乳生金鼎,磊落骊珠满锦囊。

归去重来知几日,貂裘应拂敬亭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题景德寺

寺占陵阳第一峰,宝扉珠树碧玲珑。

鹤巢霄汉浮图顶,僧舍烟霞丈室中。

高阁钟声闻远近,上方灯影彻西东。

一从杜牧题诗后,翰墨谁能继古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斋居遣兴答施晋卿

百年襟抱着悲欢,晚节从容任考槃。

白发已从公道得,青山长似故人看。

经时积雨开新霁,出苑秋风耐晓寒。

欲寄新诗无别恨,目随征雁楚江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送泾县祝教谕归鹅湖

小邑三年一笑归,鹅湖山下有荆扉。

因思张翰莼羹美,忘却琴高药泽肥。

久客儿应歌陟屺,到家人想下鸣机。

每怀朱陆谈经处,牢落空山几夕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