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丹枢先生草庵

数朵奇峰如削玉,一溪秋水生寒绿。

幸有白云深处茅,更兼明月坛前竹。

诛茅伐竹结蘧庐,现成山水可樵渔。

随缘随分山中住,收拾摩尼如意珠。

草庐道人贫彻骨,一庐潇洒空无物。

身中有宝不求人,价大难酬不拈出。

朝朝暮暮了身心,山自开花鸟自吟。

未见桑田成海水,夕阳几度锁平林。

住此草庐无别术,终日凝神惟兀兀。

不是十洲三岛仙,亦非阆苑蓬莱客。

是个逍遥无事人,庐中涵蓄一壶春。

窗前明月千年影,枕上清风万劫声。

庐内主人那个是,古今占断清闲地。

忽然洗面摸得鼻,不饮不食亦不寐。

庐空人去烟濛濛,白鹤呼云满碧空。

一瞻元始天尊面,处处为庐处处同。

有个草庐小复小,此是虚空那一窍。

顶头不挂一茎茅,万象森罗为拱斗。

劫火洞然毫末尽,此庐不坏人如旧。

形式: 古风

鉴赏

诗中描绘了一位隐逸者在山中草庐的生活景象。开篇“数朵奇峰如削玉,一溪秋水生寒绿”即勾勒出一幅清幽的山水画卷,奇峰、秋水皆展示了自然之美。此处“幸有白云深处茅,更兼明月坛前竹”则透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满足。草庐不仅是居所,也是心灵的栖息之地。

“诛茅伐竹结蘧庐,现成山水可樵渔”显示了诗人在自然中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而“随缘随分山中住,收拾摩尼如意珠”则表达了一种超脱物外、随遇而安的心境。这里的“摩尼如意珠”象征着心灵的宝贵与满足。

接着,“草庐道人贫彻骨,一庐潇洒空无物”描述了隐逸者的清贫生活,但这种清贫并未削弱他们内心的丰富。“身中有宝不求人,价大难酬不拈出”进一步强调了内在的满足和自足。

“朝朝暮暮了身心,山自开花鸟自吟”则是对自然之美与生命之美的一种颂扬。这里,“未见桑田成海水,夕阳几度锁平林”表现出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观察和感悟。

“住此草庐无别术,终日凝神惟兀兀”描绘了隐逸者沉浸于内心世界的状态,他们不追求外在的技艺,只是在精神上与自然合一。而“不是十洲三岛仙,亦非阆苑蓬莱客”则明确表达了诗人并无成仙之想,只是享受着山中的自在生活。

接下来的“是个逍遥无事人,庐中涵蓄一壶春”更深化了这种无为而治的生存态度。一壶春意指的是诗人在草庐中感受和储存着四季之美,尤其是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窗前明月千年影,枕上清风万劫声”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这里,“庐内主人那个是,古今占断清闲地”强调了草庐主人的生活状态,是超越时空、独立于世俗之外的一种清净。

“忽然洗面摸得鼻,不饮不食亦不寐”表达了一种出世的超然态度,而“庐空人去烟濛濛,白鹤呼云满碧空”则描绘了草庐主人离开后的景象。

紧接着,“一瞻元始天尊面,处处为庐处处同”表达了一种对宇宙本源的追寻和敬仰。而“有个草庵小复小,此是虚空那一窍”则继续强调了诗人对于自然与心灵世界的探索。

最后,“顶头不挂一茎茅,万象森罗为拱斗”展示了一种超然物外、自在飞翔的心境。结尾的“劫火洞然毫末尽,此庐不坏人如旧”则是对这种生活状态的一种总结和肯定,即使经历了世间的沧桑变迁,这种隐逸的精神世界依然坚守着原始的纯净。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草庐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俗、与自然合一的生存智慧。

收录诗词(1200)

白玉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 字:如晦
  • 号:琼琯
  • 籍贯:南宋时
  • 生卒年:1134~1229

相关古诗词

题友人夜光诗集

海底有明月,圆于明月轮。

得之一寸光,可买万古春。

石上栽花者,火中捞雪人。

步行骑水牛,乃知无价珍。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题刘心月

汨罗江山水呜唈,鱼鳖不知老龙泣。

徒棹龙舟何处寻,何不办取屈原生前一枝楫。

大吴江头伍侯庙,夕阳满树闻啼鸟。

行人过此焚纸钱,何不办取子胥生前一杯酒。

屈伍死后今寥寥,其名千古如一朝。

江边垂泪知几人,冰魂雪魄不可招。

哀哉道人刘心月,其身贫甚其性烈。

少年虽落风尘中,末后猛省自摆脱。

其心虽美其名腥,一旦死于武夷溪之滨。

却将九曲溪中水,洗却千愁万恨身。

曹娥寻父尺赴水,死作妇女英灵鬼。

柳翠萧璚俱水亡,但见渺渺一溪水。

汝何不自忍些忧,又却结愤满心头。

冰肌玉肤落潭碧,黄昏风惨水空流。

武夷溪九曲,无人垂钓水空绿。

武夷三十六峰峦,无人结草惟空山。

月明寻之不知处,尚自哀猿声不住。

那堪一夜潇潇雨,使人吟尽哀惨句。

休休心月君亦贤,人生不死空百年。

掀翻四大惊鱼龙,踏破碧潭深处天。

李白骑鲸去捉月,知章水底眠霜雪。

古人犹自水中逝,皆得水化超生诀。

吾与心月系渠师,来此惨惨烟正飞。

天空水寒千山暗,酌水一酹心含悲。

西风吹此两行生铁汁,去作笛中声又急。

形式: 古风

题杨家酒楼

碧落散郎下人世,骑云鞭霆日日醉。

杨家三杯松花醪,眼花浑不醒天地。

知有溪山无名利,铁笛吹破西山翠。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题欧阳氏山水后

平沙断岸几千尺,树色烟光渺无极。

一叶扁舟归去来,渔翁放棹倚芦荻。

八九山家云水村,白蘋红蓼数渔船。

沙寒石瘦木叶落,一钩淡月照黄昏。

小桥跨水碧溪浅,苍壁丹崖半苔藓。

樵子归担竹两竿,落霞孤鹜天边远。

千山万山风色清,四柱茅亭立晚汀。

花红草绿山水静,独步亭前秋月明。

山前一阵梧桐雨,落花惊断山禽语。

谁家楼阁隐青林,老僧归寺立溪浒。

一溪流水绕云根,草舍茅庵常闭门。

客来倚棹一回顾,直疑此是真桃源。

洞门紫翠交相映,林幄山屏更清胜。

何人作此无声诗,展开如入溪山镜。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