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七日夜玩月

迟月呼不出,海气红碧嘘。

何人捧隋璧,上处青松疏。

松间著不得,飞彻万里衢。

散作千山雪,芦花摇江湖。

冰轮虽渐侧,老桂斫不枯。

清光已非昨,来日更可吁。

徘徊情所结,有酒且歌呼。

形式: 古风

翻译

月亮升起得晚,呼唤不出来,海面上的雾气呈现出红绿相间的色彩。
谁人手持隋朝的美玉璧,攀登在青松稀疏的地方。
这珍贵的璧玉无法留在松林中,飞向了遥远的万里之路。
它分散成千座山的白雪,芦苇花在江湖间随风摇曳。
尽管月轮渐渐偏斜,古老的桂树依然坚韧不枯。
月光虽然已经不如往昔明亮,但未来的日子仍然值得期待。
我在原地徘徊,情感纠结,借酒消愁,放声歌唱。

注释

迟月:升起得晚的月亮。
海气:海面上的雾气。
隋璧:隋朝的美玉璧。
青松疏:青松稀疏的地方。
万里衢:遥远的万里之路。
冰轮:指月亮。
老桂:古老的桂树。
来日:未来的日子。
徘徊:犹豫不决,来回走动。
有酒:借酒。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舒岳祥的《七月十七日夜玩月》描绘了夜晚月色的迷人景象。诗人以“迟月呼不出”起笔,形象地写出月亮在夜色中缓缓升起的情景,仿佛在回应人们的期待。接下来,“海气红碧嘘”描绘出海面上月光与水汽交融的神秘色彩,犹如一幅动态的画面。

“何人捧隋璧,上处青松疏”运用了瑰丽的想象,将月亮比作珍贵的隋璧,映照在稀疏的青松之上,增添了诗意的意境。诗人感叹这美景无法长留,“松间著不得,飞彻万里衢”,暗示月光穿透松林,洒向远方的大地。

“散作千山雪,芦花摇江湖”进一步渲染月光的扩散,如雪般覆盖千山,连带江面的芦花也随风摇曳,增添了宁静而辽阔的氛围。诗人又借“冰轮虽渐侧,老桂斫不枯”表达月光虽有偏斜,但坚韧的老桂仍能经受住月光的洗礼,象征着岁月的永恒和坚韧。

最后,“清光已非昨,来日更可吁”感慨时光流转,今日的月光已不同于往昔,令人期待明日的月色。诗人以“徘徊情所结,有酒且歌呼”收尾,流露出对美好月夜的深深眷恋,以及借酒抒怀的豪放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月夜景色的独特感受,寓含了对时光流转的哲思。

收录诗词(850)

舒岳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九日敏求与侄璋九万载酒荪墅邀予与胡山甫潘少白及华顶周服之道士周若晦作客欲摘蕊浮杯丛委草间未有消息悯然赋之

五柳先生贫欠酒,不说无花过重九。

杜陵野客酒可赊,只恨青蕊成蹉跎。

如今风物尤悽恻,绕丛觅蕊无消息。

寒螀相吊野水流,病蝶来偎寒日夕。

不见金钱将翠羽,惟有悲风吹蔓棘。

古人爱汝非无意,志士仁人例憔悴。

楚国无人屈子伤,陶杜凄凉唐晋季。

此日何日悲更悲,聊嗅青枝记一时。

往时好事环辙迹,建业钱塘华尽识。

就中内本碧玉杯,欲买黄金惜不得。

两都风景今何如,泪堕丛边和露滴。

形式: 古风

九月十四日夜枕不寐起视明月清寒著人泠然有欲仙之意

笋冠枕清泠,胡床坐空阔。

鲜飙飞早霜,活水漾明月。

神游十丈莲,仰卧恣天阅。

挽取河东流,黑我头上雪。

泥丸吐神光,陟降在金阙。

湛然大圆镜,一悟万想灭。

形式: 古风

八月初十日夜露坐场圃新月半破前溪夜舂俯仰寥泬小儿子周在侧忽引翁袖曰月照山重也聊记其语

露叶堕清响,隔烟闻暝舂。

夕岚那可拨,月照山重重。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冬]韵